央视评论:国产奶放心喝还需穿越“三重门”

2017-05-20 13:38 来源:网友分享

央视新闻微信公号9日报道,心理学上讲“刻板印象”,说的是外面的天色早已变了,但内心的认识却很难扭转。很多时候,“刻板印象”被用作怪当事人不能与时俱进,但在牛奶这个议题上,似乎很难怪国人。

中国奶业的品质早已提升一个层级,但破除三聚氰胺带来的信任危机,怕是还需时日。中产阶层到国外抢购奶粉、忙着代购奶粉是身边的常态。可见公众对国产奶的不信任感始终存在。

因为安全与安全感并不是同一件事。就像走在玻璃栈道上的人其实很安全,但很多人很没安全感,中国奶业需要破除的正是“有安全但安全感不足”的困境。

中国奶业发展需穿越“三重门”

打铁还需自身硬,牛奶品质最骗不了人,正是“瓜子无语、味道说话”。然而目前来看,中国奶业依然面临三重门。

第一道门是大众的不信任感。

第二道门是养牛成本升高与奶价走低。去年国产奶业亏损超过50%,但即使如此,国产奶价与国际奶价依然严重倒挂。去年9月,农业部副部长于康震表示,一吨进口奶粉到岸价是1.8万元,但是国产奶粉却接近3万元。

第三道门则是国内奶业消费增长放缓了,这与国际奶粉的低价,一起构成了对国内奶业的双重挤压。

无需盲目做大中国奶业

人均奶制品的消费量还远远低于发达国家,奶业市场没有见顶,中国奶业的前景其实大有看头。不过,阵痛期显然也存在。当此关头,既不能妄自菲薄,也不能盲目求大。

不盲目求大是基于这样一种判断。奶制品不同于粮食,并非战略物资,并不拒绝全球化的红利。中国不用为发展奶业而大量耗费本就不多的耕地、林地、湿地,徒增环保成本,过度透支本土资源。

不过,不盲目做大奶业,并不意味着农户放弃“规模养殖”,企业放弃“全产业链经营”,政府放弃全流程的监管。恰恰相反,提升整体品质最需要的是放弃散养、摆脱小作坊,向规模化递进。其次,不盲目做大也绝不意味着任由洋品牌占领中国市场,毕竟是否有优秀的民族品牌事关奶农收入也关系到国民信心。

做强中国奶业提高食品安全监管水平

中国奶业更加需要在“强”字上做文章,促进中国奶业向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国际化方向跃升。农业部说,要围绕种好草、养好牛、保安全、创品牌、讲故事等方面部署五大行动,振兴中国奶业发展。其实,品牌与故事全在好草、好牛与安全里。

当然,奶业品质和安全只是食品品质安全中的一环,中国奶业其实不可能脱离食品安全的大环境独善其身。只有在食品安全工作中“坚持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出发、最严肃的问责,增强食品安全监管统一性和专业性,切实提高食品安全监管水平和能力”,才能有国人消费信心的提升,才有中国奶业的春天。

部分文章源于网友分享,本站尊重原创,如有侵权,本站将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食药安全 实时聚焦 行业新闻 热点推荐
快问号
  • 宝宝护士权威的孕育资讯,帮助家长呵护宝宝健康
  • 医说健康为您讲解人们最关心的健康养生话题,让您轻松掌握健康养生小常识。
  • 葩姐减肥肥肉三层非一日之功,葩姐教你用正确的方法迈出减肥第一步!
  • 揭秘君谣言似妖,小倩姥姥。辟谣除妖,不在山高
  • 漫说健康用漫画阐述健康,让医学也能性感起来!
曝光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