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6-02 11:11 来源:网友分享
人们会毫不犹豫地接受贿赂,还是会再三深思?科学家认为,这个问题或许可以在左脑中找到答案。这一说法促使外界讨论是否可以利用药物或治疗方法来抑制腐败倾向。
科学界一直在寻找一种神经机制,希望借此解释为何人们的行为会偏离社会规范。
内地行为神经科学家最近重点研究了大脑左侧额下回稍上方的一小块区域,研究报告发表在国际期刊《行为神经科学前沿》上。报告称,当“人们宁可牺牲道德准则去追求财富”时,这部分区域起到了“关键作用”。
研究小组由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教授李纾率领。该小组发现,受贿金额越多,受贿行为对大脑的刺激就越大。
研究人员为28名志愿者设计了一个游戏。每位参与者获得一笔资金,金额从8元逐渐增至3000元。
每次向参与者提供资金时,研究人员会询问他们是否愿与他人分享这笔金钱。若是接受,参与者会得到其中一定比例的金钱。若是拒绝,则所有人均得不到任何金钱。李纾表示,这种情况与收受贿款相似。
志愿者被安排在核磁共振成像机内,以记录他们的大脑活动。志愿者被询问是否接受金钱,然后按下“是”或“否”的按钮。研究人员发现,无论金钱多寡,向志愿者提供金钱都会刺激他们脑部的“愉悦”区域:右侧前额叶皮层及双侧脑岛。两者分别位于大脑的正面和侧面。志愿者决定接受一定比例的金钱时,他们左侧额下回的激活程度强于其他区域。资金越多,激活程度越强。
并非所有参与者都对高风险的金钱做出同样的回应。左侧额下回活动程度越强的人士,就越倾向于牺牲公平原则追求金钱。换言之,他们更容易被“收买”。李纾表示,研究结果或可进一步阐明腐败为何及如何发生。
北京大学神经病学博士葛鉴桥认为,研究贪官的大脑功能或有助发现大脑与腐败行为之间的联系。对科学家来说这是个有趣的课题,对社会也非常重要。但扫描已定罪贪官的大脑仍存在许多技术困难。如果要做对比,研究人员首先需要建立一个“正常大脑”模型。那么应拿谁来与贪官对比呢?是普通公民,还是其他承受同等工作压力的官员?
葛鉴桥还说,腐败还可能受到几个社会和生物因素的影响,如财务和健康状况。不过,如果发现受贿行为与大脑相关,科学家就可以研究替代方法来调整人的行为,包括药物或心理治疗。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神经科学研究员曹军警告说,任何研究不仅需要受试者同意,也需要政府批准。未经授权,任何科学家都不能扫描狱中的前政府官员大脑。已定罪的贪官也未必愿意帮助研究。虽然人人都讨厌贪官,但他们也是人类一员,未经同意不能探测他们的大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