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6-25 20:19 来源:网友分享
6月19日上午,中国消费者协会公布《保健食品消费者认知度调查报告》显示,消费者对国内“保健食品”市场的总体满意度不高,认为国内保健食品市场存在虚假、夸大宣传,“保健食品”冒充药品现象时有发生。超六成消费者不相信所谓“保健食品”广告宣传。
调查结果显示,消费者对保健食品了解程度不高。只有近三分之一消费者自认为“了解”保健食品。保健食品不能预防和治疗疾病是大部分消费者的普遍共识,但对保健食品具体的功能认知却较为模糊甚至混乱。调查显示,“治疗高血压”、“对膝关节有保护作用”、“补肾壮阳”、“对更年期综合征有改善作用”不属于保健食品功能,但大部分消费者都作出了错误的选择。由于消费者对保健食品准确辨识度和认知度偏低,往往将非法宣称功效的普通食品、非法生产经营的假冒保健食品与保健食品混淆。
“蓝帽子”标志,是经国家主管部门审批的保健食品特有标志。调查显示,不到5成消费者在购买保健食品时不关注“蓝帽子”标志,超过3成消费者遇到消费纠纷选择“自认倒霉”。消费者购买保健食品时最关注“功能”和“安全性”因素,分别占78.08%和73.50%。当保健食品出现质量问题时,三分之一消费者首选“找经营者协商解决”,近四分之一的消费者会选择“向消费者协会进行投诉”或采取其他有效手段,依法主张自身合法权益。
调查还发现,约7成消费者对国内保健食品市场总体评价“不太满意”,满意度只有三成。超6成消费者不相信所谓“保健食品”广告宣传。根据调查结果,消费者对于当前我国市场上所谓“保健食品”(含保健食品、非法宣称功效的普通食品、非法生产经营的假冒保健食品等)广告宣传信任度较低。同时,消费者遇到“保健食品”冒充药品现象也不在少数,约40.97%的消费者表示“经常遇到”。因此76.03%消费者最期盼“加强政府监管执法,严厉打击虚假宣传”。
中消协指出,虽然现行法律禁止普通食品声称特定保健功能,但仍有不法商家对普通食品进行违法功效宣传,如各种酒标称为“保健酒”并宣称养生和壮阳功能,饼干宣称养胃,饮料标称为功能饮料可以提神醒脑,食用菌产品宣传抑制肿瘤和调节内分泌,“清断食”果蔬汁宣称排毒养颜和减肥等。中消协为此呼吁政府相关部门进一步明确和完善法律法规和相关标准,明确保健食品以及其他各类声称保健功效产品的监管定位和职责。从保健食品的注册备案、生产加工、宣传、销售等环节严把关口,确保监管不留盲区。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查处保健食品市场存在的质量低劣、假冒伪劣、虚假宣传等涉嫌违法的行为,为消费者营造良好放心、健康有序的保健食品市场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