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8-07 12:18 来源:网友分享
新生儿出生后的第二天,就应把脐部包扎的纱布拿掉,换用无菌纱布轻轻覆盖,而且应坚持每天更换一次。如果脐带残端已干缩,就不必再用纱布了,将脐带暴露在外,有利于脐带干燥,也有利于脐带脱落。在更换前,应用75%的酒精围绕脐带周围进行消毒。 新生儿脐部残端应保持清洁干燥,每天用5%聚维酮碘,或75%的酒精溶液消毒脐部一次;消毒时左手食指和母指暴露脐孔,右手用蘸有消毒液的小棉签自内向外成螺旋形消毒,直径约3cm左右,同时注意脐轮下缘凹陷部分的消毒。婴儿衣物及尿布须常换洗晒烫,禁用换下的衣服及尿布等脏物擦洗或覆盖脐部;应保持局部清洁、干燥。 摒除传统不良习俗——用艾叶或脏布包裹脐部; 脐带残端周围皮肤发红、肿胀,见有黄色或白色脓液排出,为新生儿脐带感染征象,应及时送医院诊治,以免并发败血症和新生儿破伤风。 洗澡时,尽量避免洗澡水溅入脐孔,洗澡后立即擦干净并消毒。
换尿布时注意尿布不要覆盖于脐部,以防大小便污染脐部。脐带脱落后,要经常注意保持脐部的清洁卫生和干燥,以免细菌入侵。 如果发现脐部常常比较湿润,可撒一些消毒用滑石粉以保持干燥 不要用消炎粉 。如有肉芽形成,可用5%至10%的硝酸银溶液点一下,促其愈合;若肉芽反复,应去医院请医生诊治。如有脓性分泌物出现并伴有异味,且脐部周围发红,属炎症表现,需要到医院诊治,否则有发生败血症的可能。脐带的脱落:新生儿脐带的断端被结扎,逐渐干燥,大约在生后7天脐带残端脱落,俗称掉肚脐。肚脐的底部有时有少许渗血、潮湿,每天用酒精擦擦,避免着水,只要不感染,过几天就会愈合。注意:每次护理时应注意脐部的观察。如有脐孔潮湿、渗血、分泌物增多等应加强消毒。当出现以下情况时应及时去医院就诊:
1.脐部分泌物增多,有粘液或脓性分泌物,并伴有异味时。
2.脐部潮湿、脐周围腹壁皮肤红肿。
3.脐孔溶血,或脐孔深处出现浅红色小圆点,触之易出血.
宝宝的脐带脱落前或刚脱落脐窝还没干燥时,一定要保证脐带和脐窝的干燥,因为即将脱落的脐带是一种坏死组织,很轻易感染上细菌。所以,脐带一旦被水或被尿液浸湿,要马上应用干棉球或干净柔软的纱布擦干,然后用酒精棉签消毒。脐带脱落之前,不能让宝宝泡在浴盆里洗澡。可以先洗上半身,擦干后再洗下半身。
1、要确实涂抹干燥剂:使用干燥剂,肚脐也会迅速干燥。不过,有的医院也会只做酒精消毒。
2、用纱布来保护宝宝的肚脐(从右上开始往下,接着左上开始往下)
(1)用裁切好的纱布包围住肚脐。
(2)重叠数层纱布包围住肚脐。
(3)将纱布右侧从纵向摺叠。
(4)另一边的纱布也纵向摺叠。
(5)将纱布的上下方都摺叠起来。
(6)贴上胶布固定。每次要贴在不同的位置上。
(7)胶布固定时不能太紧,经常观察胶布是否牢固。
正常情况下,新生宝宝的脐带会在出生两周内脱落。但是,宝宝的脐也会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诊治。
1.脐疝。
脐部有一圆形或半圆形肿物,哭时增大,安静时恢复,手指探入可触到根茎部的边缘。这是脐部的腹直肌鞘未合拢,腹压增高时,腹膜、肠管等由此部位向外突起所致。小的脐疝在1岁以后会自愈,或用胶布加压法固定,大的脐疝需2~4岁后进行手术治疗。
2.脐湿疹。
因过敏因素引起肚脐及周围皮肤的皮疹,表现为丘疹、糜烂、渗出及脱屑等。可以用1%~4%硼酸液外洗、涂氧化锌油等方式治疗。
3.脐茸。
脐带脱落后,创面有红色、表面光滑湿润像黏膜样的肿物,很像小息肉,有少量分泌物,称脐茸。脐茸与肉芽肿不同,它是肠黏膜组织,为胚胎时期卵黄管的残留物。脐茸的治疗方法与肉芽肿相同。
4.脐瘘。
脐带脱落后,脐正中有黏膜样物,中心有孔,有肠内物流出,并带有臭味,周围皮肤发生糜烂。此为胚胎时卵黄管与脐部相通,卵黄管未闭合残留所致,需住院切除治疗。
5.脐炎。
脐部流水或有脓性分泌物。脐轮皮肤红肿或去除脐窝痂后有脓性分泌物。脐部分泌物有臭味,除局部消毒、清洗外可能还需用抗生素治疗,应去医院检查。若有发热泪盈眶、精神弱、吃奶差者,还应警惕有无败血症,需紧急求医,绝不能耽误。
6.脐肉芽肿。
脐带脱落后,如果脐根部的创面受异物刺激(如爽身粉、血痂)或感染,会在局部形成小的肉芽组织:直径~厘米,表面湿润,有少量黏液或血性分泌物,日久不愈。此时应及时就医,医生会用硝酸银烧灼或搔刮局部或电灼,均可以治愈。如果以上方法无效,应手术切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