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3-10 18:20 来源:网友分享
一、饮食适宜:1宜吃抗癌的食物;2宜吃膳食纤维类食物;3宜吃增强人体免疫力的食物。
二、宜吃食物宜吃理由食用建议
芥蓝。芥蓝中含有丰富的硫代葡萄糖苷,它的降解产物叫萝卜硫素,是迄今为止所发现的蔬菜中最强有力的抗癌成分。每天100-200克为宜。
冬瓜。冬瓜是属于膳食纤维类食物,容易被肠道粘膜的吸收,增强人体免疫力,提高抗病能力,有利于患者身体的恢复。每天200-300克为宜。
鲫鱼。鲫鱼汤富含有大量的优质蛋白质营养物质,具有增强人体免疫力,提高抗病能力,有利于患者的恢复。每天200-300克炖汤喝为宜。
三、饮食禁忌:1忌吃容易致癌的食物;如咸鱼、烤鸭、烤鹅;2忌吃辛辣刺激的食物;如辣椒、花椒、生蒜;3忌吃不容易消化的食物;如年糕、粽子、米粑。
四、忌吃食物忌吃理由忌吃建议
烤鸭。烤鸭是属于烧烤类的食物,烧烤的过程容易产生致癌的物质,所以尽量减少食用。宜吃抗癌的食物。
辣椒。辣椒的刺激性是比较大的,容易导致身体神经血管充血,肿胀,影响营养物质的吸收消化,不利于患者的恢复。宜吃清淡的食物。
米粑。米粑是属于比较难消化的食物,容易导致肠道蠕动减慢,导致肠道粘膜对营养物质的吸收率下降,不利于患者恢复。宜吃容易消化吸收的食物。
眼睑疖肿和脓肿是眼睑部位的皮肤发生的化脓性感染,常发生在眉部附近,以及眼周其他部位皮肤、毛囊组织,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所致,也可能是其他化脓性致病菌所致。
一、眼睑疖肿和脓肿的症状是什么?
早期症状:眼睑红、肿、热、痛并形成硬结
晚期症状:硬结出现波动感并穿破排脓,穿破口形成溃疡,坏死组织脱落,创口愈合形成瘢痕
二、眼睑疖肿和脓肿的诊断方法是什么?
1.急性起病。
2.眼睑红、肿、热、痛并形成硬结,数天后硬结出现波动感并穿破排脓,穿破口形成溃疡,坏死组织脱落,创口愈合形成瘢痕。
3.患侧耳前淋巴结肿大伴压痛。
4.在儿童患者可有全身不适、发热、畏寒及白细胞升高与核左移。
5.部分脓肿病人起病前有局部外伤史。
三、眼睑疖肿和脓肿是怎么引起的?
眼睑疖肿和脓肿多应局部搔抓、皮肤清洁卫生不佳,加上抵抗力低,而导致金黄色葡萄球菌侵犯毛囊深部及周围组织引起皮肤炎症。发病与体质有关,又与皮肤不洁、多汗和搔抓也有关系。以眼睑显著红肿,触之有硬结,继则硬结变软,形成脓肿为临床特点。属中医眼痈范畴,多因风热火毒外侵所致。
眼睑疖肿和脓肿是眼睑部位的皮肤发生的化脓性感染,常发生在眉部附近,以及眼周其他部位皮肤、毛囊组织,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所致,也可能是其他化脓性致病菌所致。
一、眼睑疖肿和脓肿是怎么引起的?
眼睑疖肿和脓肿多应局部搔抓、皮肤清洁卫生不佳,加上抵抗力低,而导致金黄色葡萄球菌侵犯毛囊深部及周围组织引起皮肤炎症。发病与体质有关,又与皮肤不洁、多汗和搔抓也有关系。以眼睑显著红肿,触之有硬结,继则硬结变软,形成脓肿为临床特点。属中医眼痈范畴,多因风热火毒外侵所致。
二、眼睑疖肿和脓肿的检查项目有哪些?
检查项目:眼睑检查、血常规检查、分泌物检查
一般特别检查,通过局部观察和触诊等措施,结合临床表现等可以明确诊断,必要时可以进行,脓性分泌物细菌性检查:
血常规检查:血常规检查可有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以及百分比增高。
分泌物检查:局部的分泌物检查可以发现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致病菌。
三、眼睑疖肿和脓肿如何鉴别诊断?
1.睑腺炎(麦粒肿):主要与外麦粒肿鉴别,本病为睫毛毛囊或其附近皮脂腺体被感染所致,故又叫睑缘疖,为一种特殊类型的眼睑疖肿。其特点为发生部位在上下眼睑近睑缘处。病因,临床表现及转归与眼睑疖肿基本相同。
2.慢性泪囊炎:见脸腺炎。
眼睑疖肿和脓肿是眼睑部位的皮肤发生的化脓性感染,常发生在眉部附近,以及眼周其他部位皮肤、毛囊组织,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所致,也可能是其他化脓性致病菌所致。
一、眼睑疖肿和脓肿如何预防?
1.注意局部皮肤卫生,加强身体锻炼,增进皮肤的抵抗力。如有面部外伤,请及时合理的进行清洁处理,避免感染。
2.保持皮肤机能的完整性。对于皮肤病,尤其是瘙痒性皮肤病,应及时进行合理治疗。防治皮肤损伤,避免搔抓及皮肤摩擦等刺激。
3.衣帽、毛巾、面盆等禁止公用,防止接触传染,对患者适当进行隔离。患者所用敷料及接触物要严格消毒或焚毁。在患病期间,除应用药液清洗皮损外,禁止用自来水洗涤患部,以防扩延。
二、眼睑疖肿和脓肿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1.治疗原则 早期促使炎症消退,化脓后及早排净脓液;及时消除全身性不良反应。
2.局部治疗
a、局部治疗为主,如热敷,理疗,涂10%鱼石脂软膏。注意休息,切忌挤压或挑刺疖肿,以免扩散至颅内。b、切开引流:疖肿成脓后,结节软化,有波动感,即可作小切口引流或火针引流。禁忌挤压化脓病变。
3.全身治疗 伴有恶寒发热、头痛、全身不适等,应给予抗生素治疗。临床观察和药效试验结果表明,青霉素、头孢噻吩、头孢唑林及阿米卡星疗效较好。
温馨提示:
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