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0-07 09:12 来源:网友分享
由于青光眼的治疗过程可能会比较的麻烦,而且患者接触的治疗时间会比较的长,普通的西医吃药对有些患者的耐心是个考验,一些患者于是想通过中医的方法来调理治疗。那么,中医如何治疗青光眼?
1、中医内调方法讲究辩证治疗
通过中医治疗,可显著减轻临床症状,部分病人可得救治。总的看来,中医认为五风内障属严重眼疾,预后不佳。内调会使用到一些中药,比如,“清火明目汤”是专为青光眼等眼压相对或绝对性升高、视力下降、眼胀、眼痛,及由眼部疾病引起的头痛、恶心等症而设的专用方,对各种原因引起的眼压相对或绝对性升高、视力下降、眼胀、眼痛等症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2、中医治疗青光眼外治法
以外物苭治疗为主。还有针灸方法治疗青光眼,尤其是急性发作时,有显著止痛效果,同时也可能有一定程度的降眼压作用,并与其他治疗法有协同作用,而中晚期青光眼,通过针灸法可提高视功能。因此,针灸法可作为青光眼综合征的治疗方法之一。
一般情况下,青光眼没有具体的禁忌饮食,但可以通过一些特殊的食物起到调理的作用,有些食物对于眼部的功能比较好,这方面已经是一个常识。但过多的了解却是不多,而对于患者来说,这方面可以说是必须要掌握的一个方面,下面就青光眼的饮食方面进行介绍:
一、多吃利尿食物
青光眼患者可以多吃利尿食物。如果患者的血糖正常,可服用蜂蜜、西瓜、丝瓜等具有利尿的作用的食物,可加快眼内房水的吸收、减少房水的生成,有利于降低眼压,是青光眼的饮食疗法之一。
二、多吃清淡食物
青光眼的饮食疗法:青光眼患者宜多吃清淡食物,要避免高脂肪、高糖等食物,少吃辣椒等刺激性食物,不要吃容易口渴的油炸食物。
三、多吃粗纤维食物
青光眼患者应增加富含粗纤维食物的摄入,多吃富含维生素A、B、C、E的食品,如新鲜蔬菜、水果,适量猪肝、鱼、肉、粗粮、植物油等;多吃枸杞子、花生、核桃、豆浆等补益肝肾的食品也是常见的青光眼的饮食疗法。
青光眼患者的饮食要有规律,不暴饮暴食,进食不宜过饱,速度宜慢,这对稳定血管、神经和内分泌系统都有益处,有助于青光眼的恢复,是青光眼的饮食疗法之一。
需要指出的一点是,青光眼具有遗传的特点,这是青光眼的高发群体,因此如果具有家族聚集性的情况,建议这些人群对眼部的护理方面要有足够的掌握,或者是掌握青光眼的具体知识,争取做到预防其最终引发。
青光眼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眼部疾病,所以很多都不以为然。但是,如果不及时治疗与护理,青光眼很可能会导致我们眼睛的失明,给我们的身体健康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这些你都了解吗。
1、有些青光眼患者是忙于工作,而对自己的身体却绝不在乎,直到感觉视野缩小,才到医院诊治。这时往往已是极晚期,只能等着失明。
2、青光眼病人不愿听医生劝说,不甘愿配合医生做任何检察,错过最佳的治疗时机。恐惧手术,对手术一拖再拖,直到晚期失去最佳治疗时机。
3、开角型青光眼及一部分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由于没有任何症状,病人不知道自己眼睛有病,一旦发现已是晚期或已失明,这也是青光眼患者眼睛失明的原因之一。
4、有些青光眼病人手术后只注意观测眼压,而不检察视野是否有改变。有一部分病人在血活动力学方面异常,如患有心血管疾病、低血压及全血浓度增高等。由于这些因素有相互作用,使视神经长期处于慢性供血不足状态,从而造成视野进行性缩小,以致失明。
5、有的青光眼患者是由于没有按时服药,症状出现时就吃药,症状消逝了就停滞吃药,也不在丈量眼压,不了解自己用药后眼压操纵得如何。
希望通过以上我对各个方面的相关的表述,能够对各位在青光眼相关方面的知识拓展有所帮助。眼部健康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保护眼睛只要做好我们身边的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就会收获甚大。所以,爱眼行动,一起来吧。
如果对青光眼关注和治疗的不及时,青光眼很可能会导致人失明的,这个非常严重的后果,所以下面我们就来教教大家该怎样的预防青光眼,只要我面预防的好,那么就没有后面可能带来了恶性后果。
1、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过度波动,青光眼最主要的诱发因素就是长期不良精神刺激,脾气暴躁、抑郁、忧虑、惊恐。
2、生活、饮食起居规律,劳逸结合,适量体育锻炼,不要参加剧烈运动,保持睡眠质量,饮食清淡营养丰富,禁烟酒、浓茶、咖啡、适当控制进水量,每天不能超过1000—1200ml,一次性饮水不得超过400ml。
3、注意用眼卫生,保护用眼,不要在强光下阅读,暗室停留时间不能过长,光线必须充足柔和,不要过度用眼。
4、综合调理全身并发症。
5、妇女闭经期、绝经期、以及痛经可是眼压升高应高度重视,经期如出现青光眼表现者,应及时就诊专科。
6、青光眼家族及危险因素者,必须定期复查,一旦有发病征象者,必须积极配合治疗,防止视功能突然丧失。
视力对于人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我们要十分重视眼部可能患的疾病,而青光眼就是其中多发的一种,所以我们更加需要重视了。知道了上面预防青光眼的方法,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就要及早行动起来。
温馨提示:
注意用眼卫生,保护用眼,不要过度用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