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2-06 15:11 来源:网友分享
今年春天,
关乎儿童健康的疫苗,
因山东非法经营疫苗案件而引起公众的异常关注。
那么,疫苗到底有什么作用?
疫苗不经冷链运输会有什么后果?
一类疫苗和二类疫苗有什么不同?
……
来听听专家怎样解答。
1. 疫苗是什么?
疫苗是各类病原微生物制作的生物制品。有的疫苗是减毒的病毒,比如麻疹疫苗的主要成分就是减毒的麻疹病毒,它是活的;有的是灭活疫苗,细菌灭活以后,它是活性的蛋白质,起到免疫功能。
2. 为什么接种疫苗能预防疾病?
科学研究表明,当细菌或病毒侵入人体时,身体就会产生一种抵抗这种细菌或病毒的物质,这种物质叫作抗体。不同的细菌或病毒会产生不同的抗体,称为特异性抗体。病愈后,这种特异性抗体仍然存留在体内,如再有相应的细菌或病毒侵入体内,这种特异性抗体就能保护身体不受这些细菌或病毒的伤害。预防接种就是人为地将经减毒或灭活等工艺处理的少量细菌或病毒及其代谢产物接种给人,使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或细胞免疫反应,从而产生针对该种病原体的抵抗能力。
3. 哪些疾病可以通过疫苗来预防?
乙肝、结核、脊髓灰质炎、百日咳、白喉、破伤风、麻疹、腮腺炎、风疹、甲肝、脑膜炎、水痘、流感、肺炎、伤寒等。
4. 一类疫苗、二类疫苗有何区别?
目前,我国将疫苗分为两类:一类疫苗和二类疫苗。
一类疫苗包括3种情况:
一是国家确定的14种疫苗,预防15种疾病;
二是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增加的,纳入国家免疫规划内;
第三种是政府组织的应急免疫,比如发生疫情了,要应急免疫,或者可能预测到这个疾病要流行了,组织群体接种。这都属于第一类疫苗。
第一类疫苗免费接种。
包括:
乙肝疫苗、卡介苗、脊灰减毒活疫苗、百白破联合疫苗、麻腮风联合疫苗、甲肝疫苗、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乙脑疫苗等。
第二类疫苗是自费、自愿的:
如水痘疫苗、流感疫苗、b型流感嗜血杆菌结合疫苗、肺炎球菌疫苗、轮状病毒疫苗、伤寒vi多糖疫苗、细菌性痢疾疫苗等。
5. 不冷藏的疫苗危害有多大?
因为疫苗比较娇嫩,比如怕热、怕光,有时候还怕冻。为了保持疫苗的活性,运输中要使用冷链。
一般来讲,如果疫苗在储存、运输过程中,没有冷链,疫苗的活性或多或少会受影响,但是也与它在冷链外的时间长短和温度高低有关系。
6. 接种疫苗的人都能产生抗体吗?
接种疫苗,正常情况下,并非每个人都产生保护,因为疫苗的主要作用是一个群体。比如脊髓灰质炎,服完糖丸之后如果有80%到85%成功了,小儿麻痹症也会被阻断,而且被消灭。
如果大家都去打疫苗,我们就建立了这个人群屏障,如果有一部分打疫苗,一部分不打疫苗,将来这个疾病可能会流行。所以,要控制一个传染病,在接种疫苗方面,尤其国家免疫规划疫苗使用方面,要必须保持一个非常高的接种率。如果接种率不高,那么这个疾病就会流行。
7. 接种疫苗后为什么会产生不良反应?
同所有药物一样,疫苗对人体而言是一种异物,绝大多数健康人接种后不发生任何不良反应,只有极少数人因个体差异在接种后发生不良反应。
8. 发生不良反应后如何处理?
这些异常反应包括——
常见不良反应:
接种疫苗后24小时内,在注射部位可出现疼痛和触痛,多数情况下于2天~3天内自行消失;
接种疫苗后1~2周内,可能出现一过性发热反应,其中大多数为轻度发热反应,一般持续1天~2天后自行缓解;
接种疫苗后6天~12天内,少数儿童可能出现一过性皮疹,一般不超过2天可自行缓解。
罕见不良反应:
重度发热反应。
极罕见不良反应:
过敏性皮疹,一般接种疫苗后72小时内出现;
过敏性休克,一般注射疫苗后1小时内发生;
过敏性紫癜;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
如果孩子接种后,出现发热:
在37.1℃~37.5℃时(腋温)应加强观察,适当休息,多饮水;
当发热超过37.5℃,或37.5℃以下并伴有其他全身症状、异常哭闹等情况,应及时到医院诊治;
对于红肿直径小于1.5厘米的局部反应,一般不需任何处理;
对于红肿直径1.5厘米至3厘米的局部反应,可用干净的毛巾热敷,每日数次,每次10分钟~15分钟;
对于红肿直径大于3厘米的局部反应,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预防接种是一种防治疾病的一种主动免疫方法,通过预防接种,可使我们产生许多特异性的免疫力,从而可以避免感染如乙肝、甲肝、天花、麻疹、结核等疾病,提高了人民的健康水平。接种反应的预防应针对病因疾病,避免在有感冒期间进行预防接种,否则可因抵抗力低下而诱发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