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1-02 12:26 来源:网友分享
补充液体
以助发汗,并防脱水。水有调节温度的功能,可使体温下降及补充宝宝体内的失水。检验宝宝喝够水的最好办法,就是看小便的颜色是否清亮。
医院治疗
如果宝宝发低烧的时间超过1周,你最好带宝宝去看医生,医生应该会根据宝宝的症状,选择取血、拍片、B超等检查方式。如果宝宝持续低烧的时间超过2周,医生可能还会给宝宝做更深入的检查。
饮食疗法
要更关注宝宝的日常饮食,多增加食物的花样,尽量注意食物软烂,保证孩子的营养。奶、肉类(可以吃鸡、鱼等)、蔬菜(绿色叶菜要增加)等都要吃,同时控制零食。
另外,如果宝宝是由于感染原因而发低烧,医生经过诊断给开了抗生素来治疗,你要给宝宝使用一个疗程(通常3—5天或体温正常2天以后)。如果中途停药再用,会影响疗效且容易产生耐药性,也可能使病情反复。
1、“被吃多”宝宝。所谓,“被吃多”宝宝,就是指那些明明就已经吃饱了,还是被家长追着说要再多吃点,再吃点的宝宝。“要想小儿安,三分饥和寒”,小宝宝脾胃功能不足,虽然需要营养,但是如果吃多的话,那么就容易导致宝宝出现消化不良,体内蓄积过多的内热,从而诱发感冒。
2、“不爱喝水”宝宝。很多宝宝不爱喝水,反而爱喝饮料,果汁,牛奶等等,这样不仅仅会伤害到宝宝的牙齿,而且还会影响到宝宝们的消化功能。
3、“穿太多”宝宝。一些老人们带的孩子,总是觉的自己会冷,那么宝宝也会冷,因此就算在室内也会让宝宝穿的多多。我们都知道,宝宝们经常处于活动状态,如果穿得过多,容易出汗,并引起内热蓄积,稍有不甚就会引发感冒发烧。
4、“少运动”宝宝。家长们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受伤,怕危险,因此就很少会让宝宝运动,以致于宝宝不能得到锻炼。从而使得食量小,消化和吸收能力弱,免疫力较低,容易感冒发烧。
5、“睡眠少”宝宝。现在不少的都是年轻爸爸妈妈,都有熬夜的习惯,因此会忽略孩子的睡眠,使得宝宝经常到了夜里11点才入睡,从而导致宝宝长期的睡眠不足,影响长高,以免免疫力。
6、“胆子小”宝宝。胆子小的宝宝,往往都是性格内向,不爱表达,有不开心的事情也经常放在心里,从而就会导致抵抗力降低,那么就容易生病了。
7、“不爱洗手”宝宝。有些家长自己平时就不怎么注意卫生,带孩子的时候也一样不注意宝宝的卫生,比如不勤修剪宝宝的指甲,让宝宝边吃东西边玩,又或者是有让宝宝洗手,但是没有教对正确的洗手方法,草草了事。
导致小儿长期低热的疾病很多,概括起来,有因为器质性疾病而导致,也有因功能失调所致。在小儿长期器质性低热中,以慢性感染最为常见。如小儿结核病、慢性肾盂肾炎、慢性鼻窦炎、某些寄生虫病等。
这些都是由于感染因素而导致的低热,治疗应该针对引起感染的病原体采取相应的措施。还有一些非感染因素也可以导致小儿长期低热,如小儿贫血、恶性肿瘤、甲状腺功能亢进、系统性红斑狼疮、风湿热及类风湿病等。对这些非感染原因而发生的低热,应该首先进行详细的检查,明确诊断,治疗引起低热的原发病。
小儿低热首先要考虑是否有慢性感染,如结核病、慢性中耳炎、慢性尿路感染、慢性活动性肝炎、病毒性心肌炎、风湿病等,个别要考虑白血病和其他恶性肿瘤。小于3个月的婴儿发烧以细菌感染最常见(如B型链球菌)。其它如呼吸道、泌尿道、肠胃道受感染或中耳炎也会引起发烧。最严重的感染疾病是败血症。
1、体温越高,病情越重?
宝宝不是生活在真空中,难免会感染到各种病原体,如细菌、病毒。当孩子发热时,这是他们体内的“正气”正在和病毒、细菌“作斗争”呢。
宝宝体温越高并不代表病情严重。婴幼儿由于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体温波动大,很多时候高热不和病情平行。应当观察宝宝的伴随症状。例如有的患儿高热至39.5℃,但精神好,胃口好,手脚暖和,没有抽搐等表现,这种患儿也不必太着急。相反有的宝宝体温38℃,但精神差,胃口不好,睡眠易惊醒,就应该引起家长的重视,最好及早就医。
2、发热了就该多穿衣服捂汗退热?
是否要给宝宝加衣保暖,应该先分清宝宝的体温是属于上升阶段还是退热阶段。如果宝宝体温38.5℃,伴有恶寒或寒战,手脚不暖,甚至冰凉,提示宝宝体温还要继续上升,应当注意保暖,但避免里三层外三层的包裹。同时可以予以中药的退热散熏洗退热。如果患儿体温38.5℃,有少许汗出,手脚暖和或发热明显,提示患儿处于退热期,应当注意散热,不能捂;散热的同时要注意肚子的保暖,可以搭一层薄毯。
3、发烧时用酒精退热?
婴幼儿皮肤娇嫩,酒精易被吸收;且酒精不但刺激皮肤,还会吸收表皮大量的水分;酒精会扩张血管,蒸发时带走大量热量,散热过快,反而会使宝宝出现不适。因此酒精退热不适合婴幼儿。
4、宝宝发烧了,家里不能开空调和电扇?
宝宝发烧时家里是可以开空调的,但应注意保持室内通风,且建议28℃以上;同时要注意清洁空调出风口,避免出风口对着患儿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