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1-15 09:07 来源:网友分享
自制玩具一:钓鱼
适合1岁~1岁半的孩子。所需材料:硬纸数张(剪成鱼形),回形针数个(做鱼钩),线,小木棍(做钓竿),磁铁(与硬纸贴在一起)。这个游戏能训练孩子的综合能力,特别是手指协调能力、认知能力等。
自制玩具二:自制图片
适合1岁半~2岁的孩子。所需材料:纸、画笔。家长可以制作一些有针对性的图片,例如画一匹完整的马与一匹缺失了一条腿的马同时放在孩子的面前,让孩子指出两幅图的不同,这种针对性强的图片能训练孩子的观察能力,还可以灌输类别、数字的概念等,对孩子有启蒙的作用。
自制玩具三:高尔夫球杆
适用1岁半以上的孩子。所需材料:塑料瓶一个,瓶口可用卷成柱状的报纸塞住,延长整体长度;小球一个。这个游戏能训练孩子的手臂力量,手眼协调能力。游戏不只是玩玩具那么简单,也不是孩子的个人事情,玩具是一种教具,是可以帮助家长与孩子沟通的实物桥梁。另外,与孩子一起唱儿歌、玩故事接龙等游戏,也同样是家长很好的选择。
1、语言天赋。孩子在背颂诗歌和有韵律的词句时很出色;能纠正家长常用词语中的偶然错误;能在观看戏剧、影视后,讲出相当精彩的片断或完整的故事。
2、音乐天赋。孩子在唱歌时音阶很难,单色甜美无假声;平常喜欢听各种乐器演奏,并能通过音乐辨别出有几种乐器;日常生活中能对不同声响和音乐发表议论,尽管议论并非全对。
3、逻辑数学天赋。孩子能经常提出诸如“时间从什么时候开始”之类的玄奥问题,使家长难以回答;平常关于划分人、事、物的种类,对家长的经济分配能参与意见。
4、自我认识天赋。孩子善于把自己的行为和语言、情感联系在一起;对别人将去做的事能作预测评议;对自己干的事能做出准确评判。
5、他人认识天赋。孩子能注意家长的情感变化,对某些事能表示支持或劝慰。喜欢摹仿影视和生活中的人物言行。
1、让宝宝多猜猜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可以让宝宝猜猜自己在做什么事,或者在一起吃早饭的时候问宝宝猜猜妈妈今天要做什么菜,或者常常问宝宝想要吃什么,这样就可以锻炼宝宝多动脑,多说话,提高宝宝的逻辑能力。
2、看商品标价
在宝宝大一点的时候比如上幼儿园,可以认识数字的时候,带宝宝去超市购买物品的时候可以让宝宝看看商品的标签,让孩子知道没件东西都有一个价格,还可以让宝宝看标签上的数字,让宝宝对数字有一定的概念,还可以让宝宝试着去算算拿多少钱可以买两件等一些小游戏,虽然宝宝不一定懂,但是可以让宝宝对金钱有一定的了解。
3、让宝宝问路
爸爸妈妈带宝宝出去玩的时候,除了让宝宝见识一下外面的事物外,还要在这基础上鼓励宝宝去问路,比如问公园在哪里或者是有没有超市之类的。这样不仅可以锻炼宝宝的胆识,还能锻炼宝宝的交际能力,让宝宝知道找不到地方可以找人问路。
4、教宝宝认路
带宝宝出门玩耍后,在回家的路上可以教宝宝认识回家的,可以找出每条路的特点或者是每个拐角的参照物来认路,让宝宝分辨并学习记忆,这样可以提高宝宝的观察能力,或者让宝宝学会看门牌,家长可以装作不懂得回家的路,然后让宝宝带路。
语言和逻辑思维:自报名字和住址
医生首先会问宝宝的名字和住址,要求陪同的家长只能重复宝宝的话却不能给任何提示。名字比较简单,大名、小名宝宝都能说出来。家里的住址就难度比较高了,如果家里没有跟宝宝说过,很难答得上。如果宝宝不能回答,妈妈可以说一遍,看宝宝马上复述是否会出错。
重复医生的话
医生说一句话,让宝宝跟着讲,比如“我是一个小朋友”等。宝宝可能不理解,使劲琢磨医生为什么要说这样奇怪的话?妈妈可以适当提示宝宝,其实只要重复医生说的话就可以了。有的宝宝就是不肯合作,医生就会进入下一环节。
数数
医生会拿出三块小积木问宝宝:“说说有几块呢?”妈妈常常会对宝宝说“数数吧”,马上被医生制止:“下次不可以。”这也算提醒,看来妈妈最好少说话。能不能数正确并不是太重要的,妈妈不要太在乎结果。
拼图
医生拿出两个半圆,先示范一下拼成一个圆,然后打散让宝宝重拼,这项比较简单。然后医生又拿出软纸做的两个三角形,拼成长方形,换位后再拼成长方形。这项就比较复杂了,宝宝不一定明白两次拼有什么不同。
接词
如医生说:“爸爸是男的,妈妈是……”宝宝答“妈妈是女的”就正确。其他还是:你是女孩还是男孩;球是用来干什么的;帽子是用来……;白天是亮的,晚上是……
精细动作和大动作:画画
精细动作是用画画来测试的。医生先画个圆圈,让宝宝画一个一模一样的。接下来医生又画了一个只有眉毛和一条腿的小人,让宝宝补充。
并脚跳
大动作方面是并脚跳,要求跳一定距离。通常胆大的宝宝往往能超常发挥,而胆小的宝宝则可能发挥失常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