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3-14 21:54 来源:网友分享
孩子吃奶太快或者是吸进去空气呛到,都可能会导致宝宝噎住,这是很危险的,还会会有不能呼吸,面色发红,手脚乱蹬等症状,所以家长在喂奶时一定要注意。
拍背法
对于意识清楚的孩子:可取立位或坐位,急救者站在孩子的侧后位,一手置小患者的胸部以围扶孩子,另一手掌根在患者肩胛区脊柱上给予6-8次连续急促拍击,拍击时应快而有力。
对于意识欠清或不清的孩子:应使小患者屈膝蜷身,面向急救者侧卧,头低于胸部水平,急救者以膝和大腿抵住孩子胸部,然后迅速、用力地拍击6-8次。
推压腹部法
将孩子仰卧于桌子上,家长双手叠加放在其腹部脐与剑突之间,紧贴腹部向上往胸部方向适当加压,可增加腹腔及胸腔的压力,让孩子肺内产生一股强大的气流,使异物从气管内向外冲出,并随气流到达口腔。
海氏手法
较大的儿童可采用立位急救,家长站在儿童后方环抱儿童,左手握拳顶住儿童腹部脐与剑突之间,右手压在左手上面,双手向上向后方用力,增加腹腔及胸腔的压力,以利异物排出。如果发现孩子呼吸微弱,面色发乌,应立即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
一旦发现跳动变弱或停止跳动就要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和心外按压,具体步骤是:
1.把宝宝的头往后仰15度,这是为了打开呼吸道;
2.如果宝宝嘴里没有异物,成人深吸一口气(注意:如果您的宝宝在1岁以下,那么需要把嘴罩住宝宝的口鼻,如果宝宝在1岁以上,只需要口对口,手指捏住Ta的鼻子就行了),向宝宝吹入空气,每次吹入要看见宝宝的胸廓抬起;
3.停止吹气,放开手指,重复操作,一般来说1岁以下30~40次/分,1岁以上18~20次/分。
4.如果孩子的脉搏微弱或者停止,就要做心外按压。“心外按压”全称“胸外心脏按压术”。1岁以下宝宝和1岁以上儿童做心外按压的手法差不多,不过力度和手势不同。
5.对于1岁以下的宝宝,成人左手垫着宝宝的背部,撑住颈部,同时用右手两根手指(通常是食指和中指),按压孩子胸骨下方两乳中点的位置,以100次/分的速度,向下压4厘米就可以了,不要太深,否则会对孩子的肋骨、内脏造成过大的压迫。做30下心外按压做两次人工呼吸,循环往复直到宝宝恢复知觉。
6.1岁以上的儿童急救手法差不多,把孩子平放在地面上,用一只手的掌根部按压孩子胸骨下方两乳中点的位置,以100次/分的速度,向下压5厘米,同样做30下心外按压配合两次人工呼吸,循环往复直到宝宝恢复知觉。
1、竖着抱起
及时把宝宝的头侧向一边,不要让奶呛入喉管。喂奶后将宝宝竖着抱起,把他的头依在大人的肩膀上,然后用一只手轻拍宝宝的背部。
2、保持良好环境
宝宝喝奶粉时,请给宝宝一个舒适、无烟的环境,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煤气、尘烟等刺激。
宝宝容易被呛到有可能是和室内的环境相关联,呼吸不顺畅,导致呛到。妈妈们可以给宝宝适当喝些温开水,还要注意给宝宝保暖。
3、保持正确的喂奶姿势
错误的喂奶姿势可能会让宝宝喝奶时呛到,所以建议妈妈们要保持正确的喂奶姿势。
正确姿势:
婴儿体位倾斜30度,喂完后竖抱起来,趴在宝妈肩头,然后轻拍他的后背把奶嗝拍出来,3个月时候的不好拍,要耐心。宝妈走动5分钟,溢出婴儿胃中的气体。拍完奶嗝后可以再抱一会儿再放躺下。
口诀是:胸贴胸,腹贴腹。就和喂母乳的姿势差不多,只不过让孩子的身体和面孔朝上而已,不要太竖。
另外,晚上喂奶,也应该抱起来喂。
4、慢点喂
喝慢点,特别是刚开始宝宝看起来特别饿的样子,总是吸的很急,容易呛,所以喂慢点,或者等他喝了一会后把奶瓶放放,让他喘口气,呛到了用拇指揉下额头。
【选择好姿势】初生儿的胃容量较小,贲门括约肌发育不完善,不能够闭合来组织食物倒流。所以一定要选择好喂奶姿势。最有效的喂奶姿势是孩子侧卧位,母亲与幼儿相对侧卧;还可以母亲斜抱孩子喂奶,这样都有利于防止孩子让奶和呛奶,即使呛奶也不会流到宝宝耳朵和鼻子里面。
【千万不得仰卧吃奶】这一点单独拿出来,因为我吃过这样的亏。一些老人会教新妈妈喂奶的时候要孩子仰躺着脸朝上,母亲俯身下来喂奶,这样对母亲腰部的压力会减少。我试过几次,基本每次都会呛哭孩子几次。想想成人尚不能平躺喝东西,何况那么小的孩子呢。有些老经验是要不得的。
【给宝宝打嗝的时间】一般认为需要手动给宝宝拍咯。不过我拍过一段时间,觉得不理想,更多时候是拍不出咯却让宝宝干呕。后来我只是喂奶后竖抱孩子,一手抱住屁股,一手护住脖子和头部,胳膊逼在宝宝背上,这样一般不到一分钟,几乎都是十几秒,宝贝儿就打出响咯。其实想想真不用拍,竖起以后奶水会因为重力下沉到胃底部,空气自然上浮,打嗝很轻松,掌握好姿势就好
【掌握好喂奶时间差】新生儿时期宝宝一般没有饥饿和饱腹的分别,一般会习惯性的吮吸乳头。所以母亲一定要把握好喂奶的时间差,千万不可孩子哭闹就给吃奶,以免造成喂奶过度而胀吐。一般新生儿期以孩子的吃奶时间作为界定,吃三十分钟以内的孩子一个半小时不如一次,一次吃奶半个小时以上的,间隔两小时以上喂奶。不要怕饿到宝宝,俗语道“要想小儿安,常留三分饥与寒”是有道理的,稍微饿一会不出问题,吃多了一定是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