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3-22 12:10 来源:网友分享
1.逐渐减少喂奶次数:可以每天先给宝宝减掉一顿奶,辅助食品的量相应加大;过一周,如果妈妈感到乳房不太发胀,宝宝的消化和吸收情况也很好,就可再减去一顿奶,同时加大辅助食品量,逐渐向断奶过渡。
2.先减白天再减夜晚:刚减奶的时候,宝宝对妈妈的乳汁会非常依恋,因此减奶时最好从白天喂的那顿奶开始。因为,白天有很多吸引宝宝的事情,他们不会特别在意妈妈,但早晨和晚上宝宝却会特别依恋妈妈。
3.先做体检再断奶:妈妈准备给宝宝断奶的时候,要先把他们带到保健医生那里,做一次全面体格检查。只有当宝宝身体状况良好,消化能力正常时才可以考虑断奶。
4.宝宝生病时不要断奶:如果恰逢宝宝生病、出牙,或是换保姆、搬家、旅行及妈妈要去上班等事情发生的时候,最好先不要给宝宝断奶,否则会增大宝宝断奶的难度。
5.多花一些时间来陪伴宝宝:在断奶期间,妈妈要对宝宝格外关心和照料,并多花一些时间来陪伴他们,抚慰宝宝的不安情绪,切忌为了快速断奶躲出去,将宝宝交给别的人喂养。
6.爸爸帮宝宝度过断奶期:在准备断奶时,要充分发挥爸爸的作用,提前减少宝宝对妈妈的依赖。断奶前,妈妈可有意识地减少与宝宝相处的时间,增加爸爸照料宝宝的时间。
在整个断奶的过程中,由于宝宝饮食结构发生了变化,随之而来的就是出现了种种不适应,让宝宝尽快适应这个变化,是爸爸妈妈目前最重要的工作。
断奶期常出现的不适症
在断奶的过程中,如果爸爸妈妈的准备工作做得充分,宝宝的情绪和身体反应就不会那么大;如果强制性给宝宝断奶,宝宝的身体必然出现不适应的症状:
爱哭、没有安全感
母乳喂养对宝宝来说,除了满足身体发育的正常需求之外,还满足了宝宝正常的情感体验。一旦,宝宝吃不到母乳就会失去了在妈妈温暖的怀抱中感受到的安全感,便会用哭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失落感。
日渐消瘦、体重减轻
由于强行断奶,宝宝的情绪受到了打击,加上又拒食母乳之外的其他食物,而造成每天摄入的营养不能满足宝宝身体正常的需求,以至于出现了消瘦、面色发黄、体重减轻的症状。
抵抗力差,易生病
由于爸爸妈妈没有做好充分的断奶前的准备,因此宝宝养成了挑食的不良习惯,比如只吃牛奶,不吃肉类、蛋类等食物,食物的单一影响了宝宝的正常发育,造成抵抗力下降,容易生病,特别容易造成缺钙而发生佝偻病。 解决宝宝的这些不适症的有效方法:
循序渐进,辅食的多样化
每天最多添加1~2种辅食,同时观察宝宝的反应,如没什么不适,再增加新的辅食。在宝宝身体不舒服的时候,不要强迫宝宝进食新的食物。爸爸妈妈也可以通过改变食物的做法来吸引宝宝的兴趣。
不要半途而废
既然已经开始断奶了,就要一直坚持下去,不能因为宝宝的不适症而半途而废。爸爸妈妈要对宝宝进行情绪上的安抚,多抱抱宝宝,多陪伴宝宝,直至宝宝的情绪得以稳定下来。
1、宝宝身体发育需要。
对宝宝来说,最有营养、最好的食物就是妈妈的乳汁了。医学研究证明,母乳喂养的宝宝因为耳道感染、腹泻、麻疹、过敏等疾病而就医的比例远远低于用牛奶喂养的宝宝。所以如果在宝宝三四个月大就开始断奶,这对宝宝来说,是极不公平也不利于其成长的。
但在宝宝长到12个月以后,身体发育较快,需要更加丰富的营养补充进来,而这时母乳的分泌量及营养成分都减少了很多,变成稀薄的奶水,已经不能完全满足宝宝的营养所需。若不及时断奶,宝宝就可能会患上佝偻病、贫血等营养不良性疾病,造成食欲不佳,甚至拒食,出现喂养困难的情况。
2、宝宝消化系统已完善。
随着宝宝大多数乳牙的萌出、咀嚼和肠胃等消化系统功能的完善,宝宝的饮食已经从乳类逐渐转化为粥、菜等主辅食,而且品种和数量已明显增多,并形成一定规律。营养供应充足,可以满足生长发育需要,便意味着断奶的时机已经成熟了。
3、妈妈身体状况需要。
若不及时断奶,对妈妈的身体也会造成一定损伤。因为妈妈若喂奶时间太久,就会导致子宫内膜发生萎缩,从而引起月经不调、内分泌紊乱等症状,还会因为长时间得不到充足的休息,出现睡眠质量不好、食欲不振、营养消耗过多等情况,从而造成体力透支、消瘦憔悴,影响身心健康。
关于断奶,许多妈妈都不了解,该什么时候给孩子断奶好呢?对这个问题,其实没有统一的标准答案。什么时候给孩子断奶,是每一对母子之间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而做出来的私人性决定,妈妈需要根据孩子的发育情况结合自身条件决定什么时候开始给孩子断奶。
断奶其实有所谓的最佳时机,那就是宝宝成长到一定程度,能自动脱离对母乳的需要时。在这个时候断奶最顺利最容易,会避免诸多由于提早强行断奶而必然出现的母子之间的矛盾、争斗、哭闹、伤心和烦乱。那么,孩子一般什么时候才会自动脱离对母乳的需要呢?
每一个孩子的成长时间表都不一样,一般来说,自动断奶发生在一岁半到三岁之间。一岁以下的婴孩,不会有自动断奶现象。即使孩子表现的不好好吃奶或者拒绝吃奶,也是因为吃奶环境不够安静,干扰过多,或者因为心理原因而导致的“罢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