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3-24 09:41 来源:网友分享
1、两岁的孩子思维迅速发展,说的技能赶不上思维的速度。往往孩子想用语言表达一种思想,但找不到合适的词藻,在“找合适词藻的过程”中就出现了口吃。这种口吃称之为阶段性的口吃,随着语言能力的进步,这种口吃现象会减少,终致消失,不必担心。
2、积极的词藻表达不了他想说的内容,他要在脑子里“找”合适的词藻,因而说话不流畅。
3、情绪紧张(受到强刺激,如严厉的批评,甚至打骂),在“追问”什么事的时候,用重复的字或拖长音来调整自己语言的表达方式,需要时间,说出来的话就有断续现象,也就是一种口吃。
4、模仿、逗乐,形成了不良习惯,它不是一种病。
5、由于你不愿听到孩子讲出“结巴的话”(过去讲话是流畅的),就很注意听他讲话,纠正他的发音,反而给孩子多听“结巴的话”的机会,说“这种话”也多了。
6、两三岁的儿童语言机制还不完善,当他急于表达自己的思想时,容易出现言语流畅节奏的障碍。
7、一般来说,两三岁儿童发生口吃现象与心理障碍没有直接关系,请放心,并不是有了心理障碍才口吃的。
1、以常心对待。如果你紧张了,说话的计算所、语调会流露出来,孩子受到暗示,也会紧张,说话就更不流利了。
2、绝对不要取笑、表示厌恶、恐吓、甚至打骂。
3、有他在场时不要和别人议论他,不要模仿他的口吃,要保护他的自尊心。
4、对他讲话要放慢,每个字说清楚,同时也要求他讲得慢,不要着急。但是,当他讲话有些拖长音或者重复,你就听着,不要重复学他,等他讲完,过一会儿让他再说一遍,有了每一次的经验,第二次再讲同一句话,就会好得多。
5、让孩子在说话之前先唱歌,这是日本育儿之神内藤寿七郎博士提倡的矫治口吃的方法。孩子在结结巴巴开始说话后,对他说:“来呀,让我们唱那首歌!”并开始和孩子一起唱(母亲和孩子一起唱也可以),随便唱什么,只要是他熟悉的,都可以。唱完以后,再温和地问他:“你刚才想要说什么?”这时候,多数情况下,孩子都不会发生口吃,会流利地说出来。内藤博士还说,这种方法曾对许多孩子作过尝试,效果很好,孩子说话有了不口吃的体会,就会对说话产生自信,经过多次练习,就能治愈。
6、当孩子有一点改进时,就大大表扬,这可增加他说正常话的信心。
口吃也是病,儿童口吃最佳治疗时间是六七岁,不要等到孩子进入青春期后再治疗,因为进入青春期后,口吃会导致严重的心理压力,不利于孩子身心健康成长。
儿童在受到惊吓,比如听了鬼怪的故事、遇见某种动物,或被严厉斥责、打骂、惩罚、嘲笑,或居住环境突然发生变化、父母双亡或离异等情况下极易产生恐惧、焦虑情绪,这种情绪是导致儿童口吃的重要原因。所以,家长在孩子成长过程中一定要创造一个和睦的家庭环境,对孩子不可溺爱,但也不能苛求。
要预防儿童口吃,家长在孩子学语阶段必须避免急躁。幼儿刚开始学习说话时,口齿不清,字音重复,本是正常现象,有的家长却过早地强迫孩子要口齿清晰、言语流利,这样容易使孩子心理负担过大,一说话就怕不流利,结果真的成了口吃。
另外,有的儿童偶尔会出现口吃现象,如果家长过分关注,时刻提醒,以后说话时孩子会特别留意自己是否口吃,久之就会形成心理负担。所以,家长要为孩子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生活环境,孩子说话时不要打断,不要指责。
对出现口吃现象的患儿,专家认为,如果他常常被其他小朋友嘲笑,家长可要求老师配合,保护口吃患儿,并为他提供锻炼口才的机会;对患儿要多作耐心的语言辅导,启示患儿把话讲慢、讲短、第一音拖长些;与患儿对话时,要做到速度放慢、句子改短、咬字清晰、音节分明,同时还要有和蔼的目光,使儿童消除紧张心理,为语言流畅创造条件;要鼓励孩子多参加文体活动,多接触人,努力改变行动孤单、沉默寡言的坏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