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3-29 09:49 来源:网友分享
早教方法一:
要认真回答孩子的问题。这一时期宝宝的词汇已经非常多,能够联系说两句话,有时还会唠叨不休,好奇心使他经常会问“为什么”。父母这时要耐心,并要有问有答,而且要用简练的,孩子能听懂的语言来回答孩子,如果遇到不知道的问题,要和孩子一起翻阅书籍或问他人,千万不要为了应付而乱说。
早教方法二:
识别大小,形状和颜色。这一时期的孩子,已经有了区别各种颜色和大小形状的概念。日常说话时,可有意把形容物体大小、形状和颜色的词强调说,无形中在宝宝的头脑里形成一些概念,再拿画笔或卡片,积木等教孩子认识色彩,知道最基本的几何型,如方,圆等,并对物体的大小有一定的比较。这样,孩子的大脑便会越来越发达,智能会得到迅速的开发。
早教方法三:
多让宝宝做运动,要让孩子运动身体,不要只局限于户外,家里只要有条件,也可以让孩子在室内做幼儿体操。床上运动对孩子也很有好处。如前后翻滚等。让宝宝的运动能力和智能同步发展。总之,身体锻炼可因地制宜,不必拘泥太多,但要注意宝宝的安全。
早教方法四:
锻炼手指能促进大脑发育。这么大的孩子可以学着做一些简单的小手工。如,可以教他结绳结,让他学会多种打结方法。还可以教宝宝学会拿剪刀,用剪刀剪纸片。正确使用剪刀可以锻炼宝宝手指肌肉的力量,但一定要注意安全,在家长监护下进行。
大包大揽
很多家长一切都是围着孩子转,一切事情都替孩子干好了,实际上,孩子1岁以后就应该培养他的独立能力了,要不容易形成孩子对家长的依赖。
不适当的满足
有的家长不论孩子替什么样的要求都会满足,美其名曰为了孩子自己再苦再累都是应该的。实际上,这无形中就纵容了孩子,让他提出越来越多的无理要求。
不理解宝宝
有的家长认为一两岁的孩子有什么想法,教育孩子完全从自身的角度出发,这样不对等的教育,不仅满足不了宝宝的需求,同时也不利于亲子关系的发展。
不良的榜样
俗话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有的家长说话不注意,带有各种脏字,一两岁的孩子对语言特别敏感,很快就学会了。
教育不一致
有的家庭老一辈和父母之间在教育孩子方面有冲突,父母教育孩子,老一辈的就护着,这样就会让教育的作用大打折扣,也会降低宝宝对父母的尊重和信任。
发脾气
有的父母脾气比较急,宝宝做错了事情,便会大发雷霆,开始的时候宝宝觉得好玩,时间长了,宝宝也学会了。
体罚后反悔
有的家长孩子做错事就进行惩罚,惩罚后自己又后悔,这会让宝宝很迷茫,感到无所适从。
幼儿早教的好处之一:可以提高人的学习起点。
抓紧幼儿早期教育,提早人的学习起点。就是说,对于处在幼儿期的孩子,要在可能的条件下给予更多的教育,使其掌握更多的知识,以缓解个体生命的有限性与人类知识无限增长的矛盾。
幼儿早教的好处之二:幼儿期是人生智力发展的关键期,抓紧早期教育,可以提高学习效果。
有人认为,幼儿在2—3岁期间是学习口头语言的最佳年龄;外语学习最迟也不能超过4—5岁,因为在这时幼儿学习外语不会与本国语言相混淆;5—5岁半则是掌握数概念的最佳年龄;6岁是发展大小、方位知觉的最佳年龄。所以五岁前是儿童智力发展最迅速的时期。
幼儿早教的好处之三:早期教育对发展儿童智力能起到决定性作用。
专家认为,儿童学业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早期的教育与发展。儿童六岁进小学一年级时,他的学业成绩至少有三分之一已经定型。因此他得出结论:在婴幼时期被剥夺或忽视了智力刺激的儿童,将永远达不到他们本来应达到的智力水平。
幼儿早教的好处之四:早期教育能促进大脑的发育。
一些家长担心,对孩子实施早期教育,会累坏孩子的大脑,其实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事实说明,早期丰富的环境刺激与学习机会不但不会损害大脑的发育,而且还会促进大脑的发育。
幼儿早教的好处之五:早期教育对培养儿童某些特殊才能具有决定性意义。
有人认为,弹钢琴如果不从5岁开始,拉小提琴不从3岁开始,则以后难以精通。这种说法虽然有些绝对化,但因为学琴需要很强的手指功夫,而锻炼手指功夫,如力量、灵括性、敏感性等,自然从小开始为好。
完全照书本养孩子
许多年轻父母多数以书为标准喂养孩子,有的过分认真地执行书本上的要求,认为这样才是科学的。比如书上说8个月会爬、1岁半会串珠子,如果自家的宝宝不会,就异常着急,以为是宝宝的智力发育有问题。其实,书本上的知识和要求不一定与孩子的实际情况相符。有的可能说话早些,有的可能走路早些,每个宝宝的成长路线都是不一样的。
正确做法:把书作为参考,一旦觉得宝宝与书上说的哪点不一样时,不要着急,综合考虑宝宝的发展,比如不会爬是不是因为穿得多啦,不会说话是不是因为没给他说话的机会。
以孩子为中心
有些父母在吃饭时,有好吃的要先给宝宝,宝宝要爱吃哪样,父母就不能动。这样一来,宝宝觉得只有这样才是正确的,如果哪天父母吃了他爱吃的东西,他会哭闹,而且宝宝会在与小朋友的交往中,也会以自我为中心,认为只有自己重要。这样的宝宝会变得不懂分享,不懂爱。
正确做法:把宝宝看成是家庭成员之一,吃东西时,无论父母爱吃与否,也要让宝宝分给每人一份,让宝宝学会分享,懂得关爱。
过分专制
有的父母认为管教宝宝,就要从小做起,让宝宝绝对服从自己的意志。宝宝想要红色的玩具,妈妈却认为绿色的好看,于是买下绿的。宝宝想看天线宝宝,妈妈却认为另外的历史故事更有意义,一切都是家长做主,宝宝没有任何可选择的余地,不听话就会挨批评。日久天长,宝宝就会变得畏畏缩缩,心里总是处于被压制状态,从而局限了宝宝的智力发展,宝宝变得胆小、怕事。
正确做法:假如宝宝提出的要求合理,尽量尊重宝宝的选择,而不要把成人的思维强加给宝宝。
拔苗助长
有的家长对宝宝的智力发展和成长期望值太高,在教育宝宝的过程中操之过急,不遵循宝宝身心发展和智力成长的规律,“拔苗助长”,却往往适得其反,造成宝宝负担过重,难以适应压力而产生消极的心理倾向和行为。比如,有的家长让2岁的宝宝学英语,让3岁的宝宝背唐诗、做数学题,这种方法不值得推广。
正确做法:对孩子来说,学就是玩,玩皮球锻炼宝宝的眼、手、脚协调能力,玩积木锻炼宝宝的创造力,玩插片锻炼宝宝的动手、动脑能力。这些能力都有利于今后的知识学习。
不准掰手系数数
有些父母、幼儿园老师,教宝宝数数时,看见他们掰着手指头数,就会要求他们放下手,要求心里记。心理学家说,这种教宝宝数数的方法,并不科学。
心理学家认为,2~5岁幼儿的数字概念发展,通常是由口头数数开始,然后是点着实物数,接下来孩子能够推算出总数,最后,才是根据抽象的语言数字拿取相等的实物。
幼儿掌握初步的数概念,需经过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由具体到抽象是幼儿对周围事物形成各种概念的一般认识过程。所以在教的幼儿数概念时,要从具体出发。从具体出发,就是要从接触具体的事物开始,从亲自摆弄、接触、看具体事物中获得有关物体数量方面的感性经验开始。这种对数量的感性经验越丰富,就越有利于幼儿形成抽象数概念。
正确做法:数数时不妨让他们数数手指、衣扣、玩具等等,让他们从具体的东西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