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3-29 15:56 来源:网友分享
不能让宝宝睡前吃的太饱,父母应该向自己的父母求求经,毕竟是过来人,有很丰富育儿经验。而且父母应该根据孩子的饭量习惯给出晚饭一个合理适量的安排。这有这样宝宝才会安心睡的香。
关好门窗避免外界声音吵到宝宝。宝宝还小不能自我调节。所以做父母的应该要注意这一点。最好把宝宝的房间设在与外面隔音比较好的安静的房间里。
父母应该睡前把控好房间的温度,可以在网上查一下多大的宝宝适合把房间温度控制在多少度。而且宝宝在睡的时候如何盖好被子也要控制好的。
不要让宝宝在睡觉前乱蹦乱跳,应该安抚宝宝静下来。否则宝宝在睡觉的时候还处在精神高度兴奋的状态下,是睡不着觉的。大人如此何况小孩呢?
最好在宝宝睡前让宝宝喝一点母乳或者牛奶,最好是母乳,因为宝宝白天基本都和母亲在一起,吃母乳的话,宝宝会安心的睡觉。
如果可以的话,最好给宝宝哼一哼摇篮曲,这个就要求父母在平常多练习和学习了。这个功课我想父母都很愿意做。如果稍微大一点的宝宝可以开始给他们讲点故事,这个很有助于宝宝们安心睡觉。
缺乏安全感:对于刚出生的宝宝来说,周围的环境与母体的环境大不相同。一点细微的动静都会让宝宝惊颤。妈妈可以躺在宝宝身边,或者将孩子搂在怀中,听着妈妈的呼吸和心跳声,宝宝很快会进入睡眠。或者你也可以用包被将宝宝裹得稍微紧一些,有助于宝宝睡眠。
肠绞痛:相信这个是很多妈妈都会遇到的问题。小孩子刚出生,肠壁的神经发育不成熟,很容易出现肠绞痛。而宝宝所有的表达方式只有哭,往往在晚上出现啼哭,甚至持续一到两个小时。这个时候妈妈可以尝试给孩子喂奶,腹部按摩,包被包裹或者抱着走的方式,帮助孩子缓解不适感。
热:妈妈们往往会担心孩子冻着,给孩子捂得严严实实的。相反,孩子并没有我们想的那么脆弱。一般来说,宝宝穿的和我们成年人一样多即可,如果真的担心会冷的话,可以比我们多一件衣服即可。在宝宝入睡时,如果盖得太厚,会影响到宝宝的睡眠质量,建议宝宝哭闹不肯入睡的时候,妈妈可以给宝宝“松松绑”,这样一来可以帮助孩子睡眠,另外也能有效的避免湿疹。
缺钙:纯母乳的孩子是很容易缺钙的。缺钙的孩子很容易在夜晚出现“夜啼”的现象。因而补充维生素d在孩子满月之后就需要开始进行。在生活中,每日也要保证孩子一定户外活动时间。
饿:对于小宝宝来说,他的胃容量很小,晚上入睡前吃奶量,到半夜就会产生饥饿感。因而会发出信号给妈妈提醒给自己喂奶。在这里也提醒妈妈们注意,晚上给宝宝喂奶一定要保持清醒,以免压到宝宝。
鼻塞:晚上入睡前给孩子洗脸时一定要注意看下宝宝的鼻孔是否有异物,及时清理。避免阻碍宝宝呼吸,影响睡眠,出现啼哭的现象。
精力旺盛,不瞌睡:宝宝的睡眠习惯受爸爸妈妈的影响,从小就需要培养。以免宝宝出现昼夜颠倒的现象,及时纠正,保障晚上的睡眠时间,宝宝身体才能够长得壮实。
尽早训练孩子过夜睡。
宝宝一个月之后,就可以一觉睡眠超过5个小时。三个月之后完全可以独立完成整个夜间的睡眠,也就是可以一觉最起码睡7-8小时,长的10个小时。当中不需要喝奶。孩子越小训练过夜睡,成功率越高。相对的,孩子越大,一旦婴儿期的睡眠习惯养成,就会越难训练过夜睡。婴儿的前六个月是训练过夜睡的最佳时期。
睡眠中切忌打扰。
每一个孩子包括大人,都会有睡觉不安稳,做梦,发出声音等等的小事情,这些都是正常的。除非宝宝放声大哭,或者不舒服等特殊的反应。否则,就尽量多观察孩子而少打扰。很多妈妈喜欢听到宝宝的声音就想着喂奶或者拍着孩子入睡,更有甚者会抱着孩子入睡。这些习惯都是打扰孩子好睡眠的坏帮手。
白天以玩乐为主,少睡觉。
孩子白天的睡眠时间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减少。婴儿期普遍孩子有上午和下午的两次睡眠时间。通常有一个好睡眠的婴儿,起床的时间为早晨5-6点,上午9-11点会有第一个休息时间。中午饭后1-3点有第二个休息时间。剩下的时间专注玩与学习生活。晚上一般7-8点入睡,到凌晨5-6点。婴儿期4点醒的也很常见,孩子一岁以后,基本可以睡到早上7点。婴儿白天的睡眠时间可以循着孩子的规律来。白天尽量多带孩子出门走走,深层睡眠对孩子是极为重要的,浅睡眠的质量是很糟糕的。要消耗孩子的体力,让孩子有渴睡的意识,白天的运动量很重要。在婴儿期,孩子的探知欲望是非常强烈的,任何东西都可以吸引他的注意力。经常带婴儿出门走走看看,是他们最好的运动,也会帮助他们的大脑发育。
睡前一餐要多一点量。
孩子长大了反倒是不能睡前吃太多,但是对婴儿来说,睡觉前吃的那一餐要比白天的量大一些,更容易让宝宝睡的比较久而且比较好。基本上可以尽量多加四分之一或者五分之一的分量。吃完不要让孩子马上入睡,该刷牙还是要刷牙,要休息一下,让宝宝进入一个好消化的阶段再让宝宝入睡。这样食物就不会影响到孩子的睡眠。
让孩子单独睡觉。
我知道很多父母都不愿意让孩子单独睡一个房间,但是起码让孩子单独睡一个小床。和大人挤在一起睡觉,有很多潜在的危险,而且也会养成孩子不良的睡姿。宝宝自己单独一个小床,受到打扰的因素就会下降,反而有助于夜间宝宝的睡眠质量。
对待宝宝睡觉不要太细心。
有人觉得白天的时候,宝宝睡觉就要轻手轻脚,轻声讲话。其实真的没有必要。从小就应该让宝宝适应最基本的睡觉环境。好睡眠的人无论在什么环境下都是可以快速的进入睡眠。就因为父母太多小心的照顾,反而让孩子养成了一定要在一个特定的环境下才能睡觉。
不宜在哼唱声中才能入睡
宝宝在妈妈摇篮曲的哼唱声中入睡自然美好甜蜜,但让宝宝习惯于只有听到哼唱声才能安然入梦就不宜提倡。宝宝必须培养的一个良好的睡眠习惯,即:以“自然”的方法自行入睡,及醒来之后仍能“自然”地重新入睡,而不是依仗家长诸如摇晃、哼唱或喂食等“人为”的办法来帮助他安然入梦。
白天不宜睡得过久
白天睡得过久的宝宝大多晚上睡不好,甚至稍不如意就大哭大闹,弄得家长夜不成眠。研究证实,晚间睡眠不足而白天嗜睡的宝宝不仅生长发育比较缓慢,而且注意力、记忆力、创造力和运动技巧都相对较差。此外,缺乏夜间睡眠还会扰乱生长激素的正常分泌,使得免疫系统受损,内分泌失调,代谢出现问题,易发胖。如果婴儿白天睡得过多,家长可以有意识地弄醒宝宝,或逗他多玩一会儿,通过调整来克服“黑白颠倒”。
不宜经常更换照看人
有的家庭因为大人工作忙,而不得不常常更换照看宝宝入睡的大人,有时是爸爸,有时是妈妈,有时是奶奶,有时又换成保姆……殊不知,对不足半岁的宝宝来说,往往把照看自己入睡的人视作“最亲的亲人”,故在心理上很难对频繁的转换迅速作出调整。
不宜睡得太晚
占相当比例的婴幼儿之所以睡得太晚,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父母晚睡导致的。据统计,我国0~2岁婴幼儿每天睡眠时间比美国同龄宝宝平均少1个小时,首要原因之一即是,宝宝的父母亲钟情于“夜生活”而普遍睡得晚,宝宝也由此相应缩短了晚间的睡眠时间,种种“行为性失眠”便由此发生,具体表现为:晚上到了睡觉时间仍不愿意上床,入睡时间往后拖延,或者长时间难以入睡等等。研究还表明,在行为问题上,夜间晚睡的宝宝容易好斗,同时还可能伴有多动症、自我控制能力差、精神不集中、情绪不稳定等症状。
不宜在睡前对宝宝过分“在旁关照”
在让宝宝感到十分舒服的“睡前仪式” (如轻拍或按摩宝宝背部,放送轻柔舒缓的音乐等)之后,家长可在宝宝仍然醒着时离开。否则宝宝就会习惯于将自己的入睡与家长的“在旁关照”紧紧联系在一起,只要家长不在,他就会恼怒不已、嚎啕大哭起来。
不宜依赖“摇睡”
每当宝宝哭闹时,一些年轻妈妈便使出“看家本领”:将宝宝抱在怀中或放入摇篮里摇晃个不停,甚至宝宝哭得越凶,妈妈就摇得越起劲。殊不知这种做法对宝宝十分有害,因为过分猛烈的摇晃动作会使婴儿的大脑在颅骨腔内不断受到震动,轻者影响脑部的生长,重则使得尚未发育成熟的大脑与较硬的颅骨相撞,最终造成颅内出血,这对10个月内的宝宝尤为危险。
不宜搂着宝宝睡
有些年轻妈妈爱子心切,喜欢紧紧搂着宝宝睡觉。但这么一来,被搂着的宝宝便呼吸不到足够的新鲜空气,吸入更多的是妈妈呼出的废气,对宝宝的生长和健康都很不利,同时还可能传染到妈妈的疾患。此外,搂着宝宝睡还会使其自由活动的空间受到限制,甚至难以伸展四肢,使宝宝的血液循环和生长发育都受到负面影响。
不宜亮灯睡
有的家长为了方便自己照看宝宝,喜欢让卧室整夜灯火通明。但婴幼儿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远远不如成年人,如果夜间睡眠环境如同白昼,宝宝的生物钟就会被打乱,不但睡眠时间缩短,生长激素分泌也可能受到干扰,最后导致宝宝个子长不高,或低于正常体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