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4-04 16:34 来源:网友分享
1.拍嗝法
宝宝的月龄满3个月后就可以开始竖着抱了,对于这样的宝宝,拍嗝法可以有效地防止吐奶。喂完奶后,妈妈们可以把宝宝竖着抱起来,让宝宝的头靠在你的肩膀上,并轻轻拍打背部。等宝宝打出嗝来之后,让宝宝保持这个姿势休息一会,再将宝宝放下来。打嗝标志着宝宝胃里的空气被排了出来,之后再躺下,宝宝的吐奶现象会变得很轻,甚至不吐奶。
2.少吃多餐法
如果妈妈们不确定宝宝的食量有多大,建议给宝宝少吃多餐,减少每次喂奶的量,增加喂奶次数。如果宝宝不哭闹,说明他们并没有感觉到饿,妈妈们不用太担心。
3.按压乳房法(针对母乳喂养的孩子)
有的妈妈乳头的出奶孔比较大,或部分宝宝天生喝奶比较急,喂奶时容易吸入较多的空气,会呛着或者吐奶。妈妈们可以用手指有节奏的按压乳房,减缓出奶量,控制宝宝的吸奶速度。如果给孩子喂的是配方奶,妈妈们可以考虑更换出奶量小一点的奶嘴。
4.改变冲奶方式法(针对喝配方奶的孩子)
这个方法是一把双刃剑,对于有些的宝宝来说,把奶粉冲稠一点或许会缓解吐奶的症状,但是对他们的消化功能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爸爸妈妈们要谨慎选择。
虽然大部分吐奶情况属于正常现象,但是有些情况仍然预示这危险,妈妈们要格外当心。
1.宝宝在吐奶时若吐出绿色的胆汁,说明呕吐现象已经非常严重了,如果此时宝宝还是没有停止呕吐的趋势,请立即把宝宝送到医院诊治。
2.宝宝经常有吐奶的现象并且体重在逐日减轻。日渐消瘦肯定不是什么好征兆,这可能说明宝宝的消化吸收功能出现了问题,一岁以内的宝宝生长发育极快,营养供给跟不上会影响宝宝各方面的成长。
3.宝宝的呕吐物呈喷射状被吐出。生理性吐奶的症状一般比较温和,吐奶的量也不大,而在生病的状况下,宝宝倒有可能会呈喷射状吐奶,而且会发生得越来越频繁。这是宝宝生病的信号,妈妈们千万不要忽视。
4.有的宝宝可能会经常呛奶,这是十分危险的情况,呛奶本身可能会引起气管堵塞,发生窒息等险情,如果不能及时处理,会危害宝宝的生命安全。经常呛奶的宝宝可能是会厌软骨发育不良或者是缺乏维生素A,建议妈妈们带宝宝到医院进行诊断。
1、确定宝宝因为饥饿哭闹时,要先安抚宝宝的情绪,等缓和一会儿后再开始喂奶;
2、当奶水过多时,可以在感觉宝宝吞咽过快时,用食指和中指夹住乳晕或从宝宝嘴里慢慢拉出乳晕部分,暂时停止宝宝吸吮动作来防止空气的吸入;人工喂养时,奶瓶的孔大小要适中;
3、喂奶前要选择一个舒适的姿势,正确的姿势,再进行喂养动作,避免翻动宝宝,不能仰卧时给宝宝喂奶;喂完奶后要竖抱宝宝,或将宝宝俯身躺在腿上,轻拍其背部;不能马上平躺,最好右侧卧半个小时左右,这样胃里的奶水就不易流出;
4、喂奶要适量,不宜过多,时间不能过长,一般10~15分钟就行了;
5、在人工喂养时,先将奶粉装入奶瓶,再将烧开后冷却到40度~50度的水温的水加入奶瓶里,均匀后再拿给宝宝喝。
值得注意的是:宝宝吐奶没有异常不必太过担心,随着年龄长大慢慢就会好的,不会影响宝宝的生长发育和健康。奶状可能呈豆腐渣样,那是奶与胃酸起作用的结果,正常的。但如果宝宝吐奶频繁,且吐出的奶呈黄绿色、咖啡色,或伴有发烧、腹泻等症状,就应该马上 去医院检查。
生理性吐奶本身并不是非常紧急的现象,但是在吐奶时,奶水很有可能被误吸入气管,引起宝宝呛奶,这就要引起重视了。气管堵塞会造成宝宝缺氧,甚至危及生命,当宝宝发生剧烈的呕吐和呛奶状况时,妈妈们要及时处理。
1.将宝宝侧向一边,防止呕吐物回流。
一定要帮宝宝清理口腔和鼻腔内的奶汁,防止宝宝再次呼吸时吸入这些污秽物。妈妈们可以随身携带小手帕、小毛巾、棉签等清洁物品,做到有备无患。
2.拍打宝宝的背部。
吐奶时,妈妈们要注意观察宝宝的脸色,如果出现脸色发紫或者是憋气的症状,极有可能是呕吐物已经呛到了气管,此时一定要马上拍打宝宝的背部让他们咳出来。让宝宝趴着拍打背部的效果会刚好,妈妈们可以让宝宝趴在床上或者是一些硬的物件上拍打。
3.捏宝宝的脚底板。
脚底板上分布着许多穴位和神经反映区,用力的捏脚底板能刺激宝宝的意识,让宝宝感到疼痛而拼命呼吸。这是个压箱底的方法,如果之后宝宝的脸上又出现了血色,哭声开始变的渐渐响亮并能大口呼吸了,那应该没有什么大碍。如果没有,就要赶紧把宝宝送到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