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4-06 11:32 来源:网友分享
免疫接种是用人工方法将免疫原或免疫效应物质输入到机体内,使机体通过人工自动免疫或人工被动免疫的方法获得防治某种传染病的能力。用于免疫接种的免疫原(即特异性抗原)、免疫效应物质(即特异性抗体)等皆属生物制品。
白喉、百日咳、麻疹、脊髓灰质炎等疫苗多用于儿童,因成人经隐性感染或患病已获得免疫力。有些传染病如伤寒、霍乱等,不同年龄都可感染,故所有人群皆需接种。另外,视职业或工作性质不同需接种某类疫苗,如破伤风类毒素的接种对象主要是战士、民兵。
在一次范围内,免疫力的产生与接种剂量成正比。但一次接种剂量不宜过大,否则反应过于强烈,影响健康,甚至使机体产生免疫麻痹现象。故注射剂量不可任意增减,应按生物制品使用规定进行。一般死疫苗注射2~3次,每次间隔7~10天。类毒素一般接种2次,因其吸收缓慢,故每次间隔4~6周。
预防接种传统上是针对传染病综合性预防的重要措施之一,通过接种疫苗使接种对象获得对疫苗所针对传染病的免疫力,是传染病免疫预防的具体实施,是控制乃至消灭疫苗可预防传染病的有效手段,也是贯彻“预防为主”卫生工作方针的行政行为。
从现代疫苗学的观点,一般认为,凡属人是唯一传染源,除人以外无中间宿主的某些传染病属疫苗可预防之类,如已消灭的天花和已纳入计划免疫的白喉、麻疹、脊髓灰质炎、百日咳、乙型肝炎等;而某些人畜共患病和虫媒传染病则属于疫苗难预防之类,如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感冒、布鲁氏菌病和斑疹伤寒等。
从免疫学观点,预防接种制剂依其免疫学性质不同可分为自动免疫制剂和被动制剂两大类前者为疫苗类制品属于抗原,而后者为免疫血清类制品属于抗体。血清类制品包括抗菌、抗病毒血清、抗细菌毒素和抗动物毒素抗体,虽然有时也用于预防但主要是用于临床治疗。
从血清类制品的治疗作用机制,杀灭体内病菌或中和体内毒素属免疫治疗,但仍有预防的含义。从流行病学观点,通常对传染病采取管理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提高人群免疫水平等综合措施,而预防接种则是后一措施的有效手段。
做过父母的朋友都知道,在给孩子接种疫苗的时候,医生会问你,孩子对鸡蛋、牛奶之类的食品是否过敏。如果孩子对某些食材过敏,那么接种疫苗的时候是会受到限制的。下面我们就为大家详细的介绍一下过敏体质的宝宝不能接种哪些疫苗。那么过敏宝宝不能接种的疫苗有哪些?
对牛奶过敏不能打脊髓灰质炎疫苗。如果喝牛奶后呕吐、腹泻、腹痛,应及时化验以确定是否牛奶过敏。脊髓灰质炎糖丸疫苗中含奶油成分,对牛乳及其制品过敏者应禁服,可换服脊髓灰质炎液体疫苗。另外,美国研究发现,百白破疫苗可导致牛奶过敏患儿发生过敏反应,因此,对牛奶过敏者要谨慎。不过,这种过敏反应十分罕见,不必过于担心。
鸡蛋过敏不能打流感疫苗和麻疹疫苗。有些宝宝吃鸡蛋后出现口周红肿、身上起疹子等症状,这可能是鸡蛋过敏,注射流感和麻疹疫苗需谨慎。因为这两种疫苗都是将毒株种到鸡胚中培养制成。由于流感、麻疹、风疹、流行性腮腺炎都可经飞沫传播,建议不能注射疫苗的孩子少去公共场所,避免被传染。
患有皮炎、化脓性皮肤病、严重湿疹的小儿不宜接种,等待病愈后方可进行接种;
体温超过37.5℃,有腋下或淋巴结肿大的小儿不宜接种,应查明病因治愈后再接种;
患有严重心、肝、肾疾病和活动型结核病的小儿不宜接种;
神经系统包括脑、发育不正常,有脑炎后遗症、癫痫病的小儿不宜接种;
严重营养不良、严重佝偻病、先天性免疫缺陷的小儿不宜接种;
有哮喘、荨麻疹等过敏体质的小儿不宜接种;
当孩子有腹泻时,尤其是每天大便次数超过4次的患儿,须待恢复两周后,才可服用脊灰疫苗;
最近注射过多价免疫球蛋白的小儿,6周内不应该接种麻疹疫苗;
感冒、轻度低热等一般性疾病视情况可暂缓接种;
空腹饥饿时不宜预防接种。值得父母注意的是,在带宝宝接种疫苗时,一定要将宝宝当时的身体情况详细反映给医生,最好携带相关病史资料,其中有些父母自己难以判断是否适合接种的情况,一定要告诉医生,由医生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