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吗?长得快不一定最终长得高

2017-05-01 15:13 来源:网友分享

吕瑞丽回答家长的问题“有的家长眼看着孩子个头不长,着急。但如果孩子个头突然窜得太厉害,也得当心了。”浙江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儿科主任梁黎提醒,孩子猛地长个,没准进入了“性早熟”的快车道,长着长着就不再长了。

在活动现场,梁黎分享了他曾碰到过的一个病例。“我遇到过一个8岁的小男孩在最近半年时间里个头疯长,长了差不多8厘米。”原本坐在全班第一排的小朋友,一下子窜到了班里的中等偏上水平。“而且小朋友的‘小鸡鸡和睾丸比他的13岁的哥哥还要大了。”梁黎介绍到。一拍片子才发现,实际年龄才8岁的小男孩,骨龄已经到了13岁的水平。“生长的潜力已经透支了,今后能不能长到1.6米都很难说。”梁黎解释,先是突然拼着命的长个,然后就再也不长,这通常都是性早熟惹的祸。“如果用更简单一点的方法来理解‘矮小症’和‘性早熟’的话,有些时候前者可以理解为‘’,后者理解为‘’。”因此,孩子个头窜得太快,也有可能是矮小症。

永康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主任吕瑞利介绍:“一般来说,女孩在9至9岁半开始出现乳房增大,月经初潮一般在11~12岁左右;如果女孩8岁前乳房发育,10岁前月经初潮即可判断为性早熟。男孩一般在10岁以后睾丸增大,如果9岁前出现睾丸增大,也可判断为性早熟。”因此,家长要格外注意性早熟孩子的骨龄情况。

据梁黎介绍,骨龄与生活年龄的差别可以间接了解孩子的生长潜力,了解孩子性发育及性成熟的趋势。“骨龄与生活年龄的差值一般在一岁之内。临床对骨龄与身高的判断需要纵向动态观察评估,因为有些孩子,尤其是青春期的孩子,可以骨龄快速增长在先,身高快速增长在后,有一定时间差。”梁黎解释说。

如果骨龄大的不多,孩子的身高已经到了骨龄所对应的身高,排除了疾病,则不需要药物治疗,而需针对引起骨龄提前的可能原因采取相应的对策,如放弃高蛋白饮食、采用均衡膳食,不服用营养品,多室外运动,保证夜间睡眠,控制体重。但如果骨龄超前明显,生长潜力受损,成年终身高不理想,则需要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采用药物治疗。

对此,吕瑞利深有体会。“小孩生长两要素,白天多运动,晚上深睡眠。”吕瑞利解释,“深度睡眠产生生长脉冲,促进生长激素分泌。因为肥胖对生长发育也有很大的影响,甚至会导致儿童骨龄加速闭合,多运动促进生长,运动还能避免肥胖,这就是瘦长共存的现象。”

另外,骨骼生长靠的是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甲状旁腺激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等和从食物中获得的各种营养素。缺乏生长激素的孩子,纵使有足够的钙,他们的个头一样长不高;而总能量和蛋白质摄入不足者,只补钙也不会长个子。所以,长高并不仅仅与补钙有关,生长激素等与生长有关的因素是否正常都需要专科医生进行全面的评估。如果孩子生长迟缓,千万不要胡乱补钙,应及时咨询儿科内分泌医生,找出确切的病因。

年龄是生长发育过程的一种“计时器”,骨龄才是衡量生长发育进程的一种可靠的客观指标。在“中国儿童生长发育健康传播行动”北京站时,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07医院儿科主任何玺玉曾介绍,一般来说,如果女孩的骨龄超过16岁,男孩的骨龄超过18岁,其骨骺线大多已经闭合,长高的机会就非常小了。因此,越早了解骨骺线闭合情况,越早干预,越能够对孩子进行更好的干预治疗。只要治疗及时,孩子一般是可以拥有正常人身高的。

临床上最常用的骨龄检测方法是拍摄左手和腕部x光正位片,因为手和腕部含有长骨、短骨等类型,是全身骨骼的较好代表部位,而且范围小,拍摄x光片方便,患儿所受到的x线辐射剂量也较小。

矮小症在临床上强调“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何玺玉说,孩子年龄越小,骨骺的软骨层增生及分化越活跃孩子生长的空间及潜力越大,对治疗的反应越敏感,药物促生长效果越好。3~12岁是矮小症治疗的黄金时间。

别把矮小一股脑儿推给营养不良

许多家长看孩子矮小,会认为是缺营养,吃的不好,要求加强营养。其实轻度营养不良不会造成矮小,首先是变瘦,长期营养不良才会造成矮小,轻度饥饿还能激发很多激素的分泌,包括生长素,所谓要想小儿安,适度受饥寒。

在“中国儿童生长发育健康传播行动”芜湖站时,芜湖第一医院儿童医学中心儿童内分泌科主任潘嘉严建议,“现在已经不是吃不饱的年代了,孩子很少出现营养不良的情况,家长的观念也要有所变化。营养不良造成的矮小已经几乎看不到了,很多儿童食欲不好并不是造成矮小的原因,而是由于矮小导致的结果,矮小儿童生长慢,需要量少,常常食欲差。孩子如果在小学班级排队连续三年都排第一排,家长应带孩子去正规医疗机构找儿童内分泌专家做专业检查,看是不是缺乏生长激素导致的,而不是盲目进补。”

心理障碍影响长高

长期缺乏父爱或母爱,感情受到创伤,可使体内生长激素分泌功能低下,造成矮小。在“中国儿童生长发育健康传播行动”第37场温州站时,温州市儿童生长发育中心张宇主任提醒,孩子的正常发育除了需要足够的营养和休息外,还需要父母和家庭的关心爱护。孩子的心理健康是很容易被忽略掉的一个因素。

另一方面,矮小症患者本身也容易出现自卑、抑郁等心理障碍。与正常儿童相比,矮小症患者的智商虽属正常范围,但大多有心理内向、情绪不稳的个性特征,存在交往不良和社交退缩现象。

上海市的调查显示,90%以上的矮小症患儿都存在自卑、抑郁等不同的心理障碍,有的孩子甚至因身材矮小而不愿上学。

部分文章源于网友分享,本站尊重原创,如有侵权,本站将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育儿指南向日葵 实时聚焦 行业新闻 热点推荐
快问号
  • 宝宝护士权威的孕育资讯,帮助家长呵护宝宝健康
  • 医说健康为您讲解人们最关心的健康养生话题,让您轻松掌握健康养生小常识。
  • 葩姐减肥肥肉三层非一日之功,葩姐教你用正确的方法迈出减肥第一步!
  • 揭秘君谣言似妖,小倩姥姥。辟谣除妖,不在山高
  • 漫说健康用漫画阐述健康,让医学也能性感起来!
曝光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