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6-28 14:34 来源:网友分享
奶癣,医学上称为婴儿湿疹,其病因目前认为主要与过敏有关。患儿具有先天性过敏体质,其皮肤对体内外致敏因子具有较高敏感性,特别是对某些物质易于发生过敏反应。对以奶类食品为主食的婴儿来说,得了奶癣是否还能吃奶,得从寻找过敏源做起。引起吃奶小孩发生奶癣的可能过敏食物不外乎牛奶、母乳或添加的辅食。若怀疑是牛奶过敏,一则可以将牛奶多煮沸几次,以破坏致敏的蛋白质,然后再喂小孩;二则可以用豆奶、奶糕等代乳品来替代牛奶喂养。
如果既不是牛奶,也不是母乳,而是对添加的其它辅食过敏所致的奶癣,只要限制过敏辅食的摄入即可。
如果奶癣的发生与母乳有关的话,那就得仔细分析一下,由于母乳的乳汁成分在很大程度上与母亲的膳食有关。母亲应仔细回顾一下,是否吃了某些易过敏的食物,以至于这些致敏物质通过乳汁进入小孩体内而诱发奶癣或加剧奶癣的症状。如果婴儿奶癣与母亲膳食有关,哺乳的母亲就应暂时停止进食鸡蛋、鱼、虾、蟹等过敏食物,不吃具有刺激性的食物。千万不要盲目地停止母乳喂养,因为母乳是婴儿最佳的天然食品,不仅营养丰富,容易消化吸收,而且母乳中含有大量的免疫球蛋白,可增强婴儿的免疫力,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促进小孩的生长发育,是任何食物都无法替代的。
皮损好发于颜面多自两颊开始,渐侵至额部、眉间头皮,反复发作。严重者可亲延颈部肩胛部、甚至遍及全身。
皮损形态多样分布大多对称,时轻时重。在面部者初为簇集的活散在的红斑、丘疹;在头皮或眉部者,多有油腻性鳞屑和黄色发亮的结痂轻者,仅有浅红的斑片,伴有少量脱屑;重者为红斑、水疱、糜烂浸淫成片,不断蔓延扩大,若过分搔抓摩擦、洗烫,则糜烂加重渗出增多,常因皮肤破损而继发感染,引起附近淋巴结肿大并伴有发热,食欲减退,便干溲赤等全身症状。
自觉阵发性剧痒遇暖尤甚,以致患儿常将头面部在枕上或母亲衣襟上摩擦,或用手搔抓烦躁,哭闹不安,常影响健康和睡眠。
多发于出生后1-3个月多在1-2岁减轻、痊愈。少数可演变成小儿湿疮。
按不同表现分型:
1、渗出型湿疹
常见于肥胖型婴儿,初起于两颊,发生红斑丘疹、丘疱疹,常因剧痒搔抓而显露有多量渗液的鲜红糜烂面严重者可累及整个面部甚至全身。如有继发感染可见脓疱及局部淋巴结肿大、发热。
2、干燥型湿疹
多见于瘦弱的婴儿。好发于头皮、眉间等部位表现为潮红、脱屑、丘疹但无明显渗出。呈慢性时也可轻度浸润肥厚,有皲裂抓痕或结血痂。常因阵发性剧烈瘙痒而引起婴儿哭闹和睡眠不安。
饮食要定时定量最好吃母乳,如吃牛奶要多喝水,少加糖煮沸时间可稍长些。随着年龄的增长可给予多种维生素食物,不可吃的过饱如有便秘可给服蜂蜜或调换饮食。如有消化不良,应及时治疗。
1、避免让宝宝过量进食
以保持正常的消化和吸收能力,食物应以清淡为主,少加盐和糖,以免造成体内水和钠过多的积存,加重皮疹的渗出及痛和痒感,导致皮肤发生糜烂。
2、寻找可疑的食物过敏原
如果发现明显地诱发宝宝长奶癣的食物,立即停用,即使是妈咪也应避免吃可能引起宝宝过敏的食物。怀疑是某种食物引起宝宝过敏时,应该高潮避免再给宝宝吃,如对蛋清过敏可以暂且只给吃蛋黄,停掉喂蛋清,也可从少量蛋清开始喂,然后根据宝宝的反应一点一点地增加。煮熟的蛋清和蛋黄之间的薄膜是卵类粘蛋白,极易引起过敏,不要给宝宝吃。
3、给宝宝添加新食物要从少量开始
从很少的量开始,一点一点逐渐地增加,如果10天左右宝宝没有出现过敏反应,才可能再增加摄入量,或增加另一品种的新食物。
4、适当多摄入植物油
长奶癣的宝宝身体内的必需的脂肪酸含量通常较低,因此妈咪可在喂养中适当多用植物油,同时应少吃动物油,以免使湿热加重,不利于奶癣的治疗。
由于奶癣是一种过敏性疾病,很容易反复发作,一些见效快的药膏又大都含有激素,长期使用难免会产生不良反应,因此奶癣应重在预防。
1、应避免给宝宝过量喂食,防止消化不良;
2、宝宝是牛奶过敏者且不能由母乳喂养,可把牛奶多煮开几次,改变其成分结构,减少致敏因素。
3、奶内少加糖,或试用其他代乳食品。
4、某些食物过敏者,可开始吃少量,再慢慢加量,使宝宝逐渐适应;
5、采用母乳喂养的妈妈,应多吃些蔬菜、水果、豆制品和肉类的食物。
另外,如果宝宝是过敏体质,家长要注意保持房间的清洁,房间角落、柜子底下、床下面这些容易积灰尘的地方尤其应该注意经常打扫。不要用刺激性大的沐浴液、香皂为宝宝清洁皮肤;为宝宝选用宽松透气的纯棉内衣,外衣和被褥要保持干爽,最好在阳光好的时候经常晾晒。避免让宝宝在尘土飞扬的场所玩耍,以免宝宝接触扬尘、花粉等过敏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