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6-30 14:59 来源:网友分享
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是由乙脑病毒所致的中枢神经系统性传染病。本病多见于每年7~9月,主要通过蚊虫叮咬传播。由于乙脑起病急、发病快,且致死率、致残率较高,所以家长们要提高对乙脑的认识,及早预防。
高热、抽搐、呼吸衰竭是乙脑的三大重要症状,典型病例的病程可分为4个阶段:
一、初期
起病急,体温急剧上升至39~40℃,伴头痛、恶心和呕吐,嗜睡等,病程1~3天。
二、极期
体温持续上升,可达40℃以上。由嗜睡、昏睡乃至昏迷。重症患者可出现全身抽搐、强直性痉挛,甚至中枢性呼吸衰竭。
三、恢复期
极期过后体温逐渐下降,精神、神经系统症状逐日好转。经过积极治疗大多数症状可在半年内恢复。
四、后遗症期
约5%~20%的重症乙脑病人留有后遗症,主要有失语、肢体瘫痪、意识障碍及痴呆等,经积极治疗,可有不同程度恢复,昏迷后遗症患者因长期卧床,易并发肺炎、褥疮、尿路感染。癫痫后遗症有时可持续终生。
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由乙脑病毒引起。乙脑的传染途径:乙脑属于血液传播的自然疫源性疾病。通过媒介昆虫(蚊子)叮咬处于病毒血症的动物,乙脑病毒在昆虫体内增殖,再叮咬人,通过口器把病毒传到人体而引起感染发病。该病的最主要特征是中枢神经系统受病毒侵害而使病人出现高热、意识障碍、惊厥等一系列症状。
人对乙脑病毒普遍易感,但感染后多数呈隐性感染,显性与隐性感染之比为1:300-1:2000。然而一旦发病就十分凶险,病死率较高,而且情况多见于儿童。目前还没有针对乙脑的特效抗病毒药物,对患者最重要的是积极对症治疗和护理,重点处理好高热、抽搐和呼吸衰竭等危重症状。
乙脑患病后症状严重且没有特效治疗药物,所以预防显得尤为重要。接种乙脑疫苗是预防乙脑最经济、有效的手段。专家强调:乙脑发病凶险,且病死率较高,常见于儿童,目前尚无特效治疗药;但只要按时接种疫苗和做好防蚊灭蚊工作,乙脑是可以有效预防的。
二月大时接种的疫苗
1.小儿麻痹疫苗(第一针)
这个疫苗会在宝宝2,3,4个月的时候进行接种,让后再1岁半的时候进行加强。这个疫苗分为国产与进口两种,麻麻们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因为国产疫苗为减毒疫苗所以有一定的致残率,这个几率相当低,但是针对一个家庭来说是毁灭性的(可以参考我之前的微博),所以如果条件允许的话请尽量使用进口疫苗,如果经济确实承受不起,一定要确认宝宝是处于健康状态时在接种,如果有发烧,肛周红肿等问题,万万不可接种!
三月大时接种的疫苗
1.小儿麻痹疫苗(第二针)
2.百白破疫苗(第一针)
百白破疫苗从名字就可以看出来是预防多种疾病的,包括白喉,百日咳,破伤风。这个疫苗也分为国产和进口3种,主要区别如下:
【国产全细胞疫苗】除了必要的有效成份外,还含有多种引起副反应的有害成份,如脂多糖等,接种后比较容易产生发热、烦躁不安、嗜睡、呕吐等症状。
全身反应:主要表现为发热,体温37-37.5度为轻度发热,37.6-38.5度为中度发热,39度以上为重度发热;此外,部分疫苗接种者伴有头晕、腹泻、恶心呕吐和全身无力等症状。
全身反应护理:此类反应通常并不严重且可于24小时之内消退。轻度发热只需保持空气流通降低体温并及时补充水分即可;中度发热则需服用解热性药物进行降温;重度发热应立即采取物理降温结合解热性药物以达到退热效果。
局部反应:通常于疫苗接种后24小时内出现,主要表现为接种部位出现红肿、热痛等现象,反应较重时可致接种部位附近淋巴管产生炎症。
局部反应护理:对于红肿、热痛等症状,若症状较轻,应勤换衣物以避免接种者因炎症部位不适而频繁抓挠。但若接种者炎症反应较严重,除却勤换衣物外,还应使用干净的毛巾早晚各一次热敷接种部位10min,直至炎症反应完全消退。
变态反应:包括皮疹、过敏性休克及过敏性紫癜等。
变态反应护理:接种者接种疫苗后若出现皮疹,应注意皮肤清洁,避免使用热水、香皂清洗皮肤和使用刺激性药物进行治疗,同时饮食上应以清淡为主,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另外对于过敏性休克与过敏性紫癜等症状,应立即进行吸氧等抗休克以及脱敏性治疗等抗紫癜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