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7-19 15:08 来源:网友分享
孩子出生之后,体内的食物的消化就需要借助排便的方式排泄。不过,不同时间段的宝宝排便的次数也是有些许的差异。这些差异也不仅仅表现在排便的次数,还会表现在便便的外形。
1.刚出生的宝宝
孩子刚出生之后,还没有摄入过多的食物。一般情况下,宝宝在母亲的体内时,会食入一些羊水以及脱落的上皮细胞,还会有一些胎毛等等。因此,这个阶段的宝宝一般会排出胎便。胎便的颜色一般是深绿色或者是黑绿色。孩子还没有吃一些咸味的食物,因此,排出来的粪便还没有臭味。这个时期的孩子,正常情况下会排便三次到五次。若新生儿出生一天之后,还没有出现排便现象。新手爸妈要立即了解宝宝是否出现粪便梗塞的情况,这是需要及时医治的。
2.出生一周的宝宝
婴儿的胎便排完之后,就会逐渐的过度到普通宝宝的粪便。孩子在四个月以内,一般是以母乳喂养为主。因此,胎儿的粪便会呈糊状,比较稀。有时候也会出现膏状,颜色方面一般是呈金黄色,有酸味,不过还是没有臭味。这个时期的孩子一天之内会排便两到四次。因此,刚刚出生的孩子,排便次数会比较多。等到出生一周后,孩子的排便次数会比较稳定。这也是由于宝宝食用母乳之后,母乳消化比较快,饮食以母乳为主,比较单一,因此宝宝的排便会比较稳定。
通过观察婴儿大便,比如颜色、形状、次数等,可以了解宝宝的身体状况,作为判断孩子是否生病的依据。那么,如何观察婴儿大便?
1.观察大便颜色
观察婴儿大便,可先从颜色入手。新生儿出生24小时内排出胎粪,胎粪是由胃肠分泌物、胆汁、上皮细胞、胎毛胎脂以及咽进的羊水等组成的,颜色黑绿粘稠。出生后2-3天,大便颜色变浅,逐渐为军绿色。母乳喂养宝宝的大便,呈黄色或金黄色;奶瓶喂养宝宝的大便,呈淡黄色。
2.注意大便气味
新生儿的胎便是没有臭味的,随着宝宝不断成长,喂养的条件不同气味也就不同:母乳喂养的大便味酸不臭,奶瓶喂养则明显有臭味。
3.看大便形状和稀稠度
新生儿胎便通常为粘稠状,母乳喂养的宝宝,大便软膏样;奶瓶喂养的宝宝,则是均匀较硬。而饮食不当或饥饿造成的大便形状则可能是水样、蛋花汤式。
1.黑绿色
这种颜色往往在新生儿身上出现,这是因为宝宝在妈妈肚子里吞入了羊水,吸收了子宫营养,而粪便大部分由粘液、皮屑等构成,这样就呈现了墨绿色,也没有什么味道。一般来说,孩子出生6—12小时就会拉出黑绿色胎便,而早产宝宝可能会晚一点。这种墨绿色的胎便,一般需要持续2—3天。
2.军绿色
新生儿出生2-3天后,食用了母乳或者配方奶,肠道功能开始运转,宝宝的粪便不那么黏稠,颜色由黑绿色逐渐变浅。
3.黄绿色
如果宝宝是纯母乳喂养的,那么大便颜色便会呈现黄色或者有点绿色。形状有点像芥末,还有可能会有少许小粒子,没有难闻的臭味。如果大便颜色比以前更绿,只要没有其他症状出现,宝宝则可能是吃了平时没吃过的食物,并无大碍。
4.亮绿色
如果宝宝的大便是亮绿色,说明喂养的乳汁时常不均匀,前奶吃得多,后奶吃得少。只要在哺乳时,从上次宝宝吃完的那个乳房开始喂,情况就会转变。
1.大便带血
大便带血情况复杂,可能是母乳喂养期间,妈妈的乳头破溃,宝宝吞咽了破溃处的血,大便就带有少许粉色或红色物质。也可能是小肠粘膜受损导致,还可能是长期使用消毒剂消毒器皿,使消毒剂残留损伤肠道。还可能是宝宝肛门括约肌发育不成熟,不能完美收缩和舒展,排便时产生细微裂痕。注意,如果宝宝大便带血伴有腹泻,可能是病毒感染,要及时就医。
2.蛋花汤样大便
倘若大便在短期内呈现该形状,可能是因为婴儿肠道功能发育不全,大便含有多未消化的奶块。这种大便往往无粘液,是表示消化不良,多见于吃牛奶或奶粉的小儿。针对这种情况,母乳喂养则应继续哺乳,一般能自然恢复正常;混合或人工喂养,可以适当调整饮食结构,如可在配奶时适当多加一些水稍稍稀释,对吃奶减少者可适当喂些含糖盐水,也可适当减少每回的喂奶量而增加喂奶次数。如果2—3天大便仍不正常,则应需要去医院诊治。
3.绿色稀便
在天气变化着凉或吃了难以消化的食物后会出现此症状,宝宝往往一天要排泄5-10次。
4.水样大便
常见于秋冬季节,天气干燥寒冷,容易受病毒感染导致。婴儿大便次数较多,形似水,量多。
5.粘液或脓血便
一般出现于夏天以及天气炎热的时候,可能是细菌感染。父母不要惊慌,也不要随便用药,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