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8-02 16:05 来源:网友分享
1、坚持母乳喂养——母乳是婴儿最理想的食物,因为母乳中含有低聚糖的浓度很高,它们以短链糖的形式存在于肠道中,在肠道中可以快速提高有益菌的繁殖,可以防止宝宝上火。
2、选好配方奶粉——人工喂养的宝宝,应选用适宜的配方奶,并在两次喂奶间隙,多给宝宝喂食白开水。
3、合理添加辅食——4个月的小宝宝要适时添加辅食,如米汤、红薯泥、菜泥、肉泥、肝泥、水果汁等;宝宝6个月后,除母乳喂养外,还应合理补充富含膳食纤维谷类、新鲜蔬菜、水果等食物,可起到预防上火和便秘的作用。
4、培养良好饮食习惯——宝宝的饮食应该清淡,注意营养均衡,多吃蔬菜水果。此外,要让宝宝少吃零食,尤其是不要吃瓜子、炒花生、油炸或红烧等易引起上火的食物。
5、养成生活好习惯——培养宝宝喝白开水的习惯,及时为宝宝补充体内所需的水分,这也是在清理肠道,排除废物。此外,要让宝宝从小就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减少病菌感染的机会,比如不要用手揉眼、抠鼻;注意口腔清洁,坚持早晚刷牙、饭后漱口等。
根据宝宝上火的症状,找到宝宝的火是来自何处,是心火,还是肝火;是阴虚,还是气虚。接着,就该来挖掘引起宝宝上火的原因了。
1、阴阳不调——中医认为,宝宝是“纯阳之体”,阳有余而阴不足,容易出现阴虚火旺、虚火上升的状况。因此,宝宝上火往往都是“虚火”、“实火”一起上,并且互相影响、互为因果,形成恶性循环,这就给治疗带来了很大难度。事实上,宝宝的“火”通常都属于实火,一般是由于吃得过多,导致胃火发生。
2、病邪入侵——宝宝容易上火,有个主要的原因是宝宝自身脏腑娇嫩,免疫系统脆弱,各种病邪如暑、湿、燥等都很容易就能乘机侵入宝宝的身体,一旦病邪滞留在体内,就容易“郁而化火”了。
3、由便秘引发——宝宝牙齿的咀嚼功能差,喜欢吃精细的食物,摄入的纤维素相对较少。而平时高蛋白、高热量食物进食比较多,如果健身运动和活动又较少的话,就容易导致胃肠消化障碍,积食成滞,郁积于胃肠中发生便秘,从而导致化热、化火。另一方面,宝宝本身的肠道蠕动功能弱,消化液的分泌较少,易导致便秘,这是虚火内燥的常见表现。
注意均衡饮食
饮食方面妈妈要多给宝宝吃些清火蔬菜,如白菜、芹菜等,忌辛辣、油腻、高热量食物。同时还可以做水果泥给宝宝补充维生素,帮助消化,缓解上火。除此之外要培养宝宝喝白开水的习惯,补充宝宝体内所需的水分。
养成良好的起居习惯
妈妈要帮助宝宝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每日定时排便一至两次,肠道通畅有利于体内毒素的排出。在起居上要保证宝宝有足够的睡眠,睡眠不够或睡眠质量不好都容易引起上火。
缓解宝宝上火的2种蔬菜:
蔬菜一:茄子
一句话点评:茄子性寒凉,可以清热解毒,给易“上火“的宝宝食用时不要用油烧的方法烹饪,可以采用蒸茄子的方法。
新春食谱:缤纷蒸茄子
材料:茄子300g,肉馅100g,红椒50g,黄椒50g,油、盐、酱油、糖各适量。
做法:
1、彩椒洗净切成小丁,茄子洗净、去皮、切条备用。
2、茄子条码放在盘中,入蒸锅蒸10分钟。
3、另起锅,注入油,下入肉馅煸炒至变色。
4、加入酱油、糖煸炒均匀,倒入彩椒丁,煸炒均匀后加入盐调味,关火。
5、蒸好的茄子条挤掉水分,将炒好的肉末彩椒丁浇在茄子上即可。
蔬菜二:白菜
一句话点评:白菜性微寒,有清热除烦,利二便的作用。
新春食谱:红火虾仁白菜
材料:白菜200g,青虾100g,葱10g,姜10g,料酒10ml,白糖10g,油、盐各适量。
做法:
1、白菜洗净斜切片备用。青虾洗净,剥去外衣,切成寸断备用。
2、起油锅,加入葱姜爆香。
3、放入虾仁翻炒,炒至虾仁变色,炒出红油后倒入少量料酒和白糖。
4、放入白菜同炒,炒至白菜稍软后放入少量酱油继续翻炒。
5、出锅前放入适量盐炒至均匀即可。
宝宝上火会有哪些危害呢?上火可能会引发哪些疾病呢?以上我们为大家介绍了宝宝上火的危害,也为大家介绍了护理宝宝上火的饮食疗法,我们在生活中要注意均衡饮食!
宝宝上火在中医学中,是有外来之火和内生之火之分。感冒时的发热,嗓子痛都属外生之火。而内生之火在中医上主要分为以下5种:
1、心火——分虚实两种。虚火表现为心烦、口干、盗汗、低热等;实火表现为反复 口腔溃疡 、口干、小便短黄、心烦易怒等。
2、肺火——主要表现为潮热盗汗、干咳无痰、咽疼音哑等。
3、胃火——分虚实两种,虚火表现为轻微咳嗽、便秘、腹胀、舌红少苔、饮食量少;实火表现为口干、 上腹不适 、大便干硬。
4、肝火——表现为头痛、面红目赤、口干咽疼、尿黄便秘、甚至吐血。
5、肾火——主要表现为头晕目眩、耳鸣耳聋、发脱齿摇、睡眠不安、五心烦热等症状。
此外,内生之火中的虚火也有阴虚火旺和气虚火旺两种病状。不同的虚火病状,有着不同的治疗原则。
阴虚——火旺多表现为躁动不安、形体消瘦、口燥咽干、舌红无苔。治疗时应以生津养血、滋阴降火为原则。
气虚——火旺者表现全身燥热、畏寒怕风、身倦无力、舌淡苔薄。治疗时应以补中益气甘温除热为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