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8-26 07:09 来源:网友分享
1、晶形粟粒疹
顾名思义,就是像水晶一样晶莹剔透的小水疱,又称白痱,由于汗液在角质层内或角质层下汗管溢出引起。常见于高热大量出汗、长期卧床、过度衰弱的患者。
2、红色粟粒疹
比较常见,可以是小丘疹或者是丘疱疹,周围有红晕,又称红痱,汗液的溢出发生在表皮稍深处。自觉轻度烧灼、刺痒感。
3、脓疱性粟粒疹
又称脓痱。多由红色粟粒疹发展而来,顶端有一个针头大小的脓疱。
4、深部粟粒疹
又称深痱,由于汗液在真皮上层特别是在真皮-表皮交界处汗管溢出引起。常见于严重和反复发生红色粟粒疹的患者。皮损为密集的皮色小水疱,内容清亮,不易擦破,出汗时增大,不出汗时缩小。当皮疹泛发时,面部、腋窝、手足可有代偿性出汗增加,其它汗腺功能基本丧失,全身皮肤出汗减少或无汗,可造成热带性汗闭性衰竭或热衰竭,患者可出现无力、困倦、眩晕、头痛等全身症状。
1、“长相”不同
湿疹:开始时皮肤发红,上面有针头大小的红色丘疹,粟粒样皮疹或疮疹,然后会伴有渗出液,并可形成痂皮,痂脱落后露出红色的潮湿表面即红斑,剧烈刺痒。约数周至数月后水肿性红斑开始消退,糜烂面消失,皮肤干燥,呈现少许薄痂或鳞屑。
痱子:为圆而尖形的针头大小密集的丘疹或丘疱疹,有轻度红晕。
2、生长部位不同
湿疹:多见于宝宝的面颊部、前额、眉弓、耳后。尤其是耳后,严重时可累及胸部和上臂。
痱子:多见于额部、颈部、枕部、胸部、背部等身体爱出汗部位。 排汗不畅、不透风的部位,就是痱子的高发地。
3、出现原因不同
虽然热是痱子和湿疹的共同诱因,但它们出现的根本原因是不同的:
湿疹:大多数是特异性反应,即与过敏有关。
痱子:出现的原因是毛孔堵塞,汗液排不出来。
4、恢复模式不同
湿疹:来来去去,反反复复,很难根治。久治不愈的“痱子”,基本就是湿疹了。
痱子:来得快,去得也快。保持皮肤凉爽,排汗通畅,通常1天就消了。如果护理得当,慢的3天左右也会完全康复。
1、除去过多的衣物,蘸干汗液
解开宝宝的衣服,让皮肤通风透气。
2、湿布冷敷
如果有必要,纱布蘸湿,挤去多余水分,敷在痱子上。
3、降低室温,打开风扇和空调
注意不要让风直接对着宝宝吹。空气湿度大时,别忘了打开除湿功能。让室内空气条件保持在温度26℃,湿度40%-65%。
4、洗澡水里加两茶勺小苏打
给宝宝洗澡时,水温37℃就够了,可以往洗澡水里加一点碳酸氢钠(食用小苏打)。小苏打是平衡剂,能让硬水变软,让洗澡水对宝宝的皮肤更加亲和。其实很多浴液中都有类似碳酸氢钠的成分,不信你拿几种浴液仔细看看成分。每 10升水加2.5茶匙小苏打就差不多。
有的妈妈担心女宝宝用苏打水坐浴,可能会改变身体酸碱平衡。按照上述比例来调配,其实你不必担心这个问题。要是你还是不放心,注意泡浴时间不要太长。
5、严重痱子要就医
痱子通常都不严重,3天左右能痊愈。如果3天后还没好,或是皮疹化脓,或是有发烧症状,要及时就医。医生通常会开炉甘石洗剂帮宝宝止痒。
痱子指的是夏季因汗出不畅所生的一种皮肤病,见《中医临证备要》,即痱疮。痱子是夏天最多见的皮肤急性炎症。痱子是由汗孔阻塞引起的,多发生在颈、胸背、肘窝、腘窝等部位,小孩可发生在头部、前额等处。初起时皮肤发红,然后出现针头大小的红色丘疹或丘疱疹,密集成片,其中有些丘疹呈脓性。生了痱子后剧痒、疼痛,有时还会有一阵阵热辣的灼痛等表现。
1、保持室内通风、凉爽,以减少出汗和利于汗液蒸发。
2、衣着宜宽大,便于汗液蒸发。及时更换潮湿衣服。
3、经常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常用干毛巾擦汗或用温水勤洗澡。对于出汗多的宝宝,可以随身携带汗巾,随时更换、擦拭。
4、多食用清热解暑、化湿的食品,如西瓜、苦瓜、绿豆汤、金银花露等。
5、痱子发生后,避免搔抓,防止继发感染。
温馨提示:
室内空气流通,以使室内温度凉爽。衣服要宽大、干燥,避免穿化纤内衣。不要用手挤弄、搔抓患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