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9-12 08:44 来源:网友分享
喉喘鸣是因为气流通过有病变的呼吸道最狭窄处而发出的一种异样响声,好发于冬春季节。在婴幼儿期最常见,特别是新生儿和婴幼儿。
引起发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常见的原因是先天性发育异常,如颈蹼、喉狭窄、喉裂、喉软骨发育不良成畸形、喉软骨软化、会厌裂等。这些情况在孩子出生后不久,就可以出现,轻者表现为间断出现呼吸困难,随着年龄的增长,喉喘鸣可减轻;重者喉喘鸣伴有声嘶,可造成窒息死亡。云云是春天怀的冬天出生,怀孕时及出生后,家长都未补充钙剂和维生素、AD制剂,致使孩子在宫内发育受到影响,使喉软骨发育不良;加之在婴儿时期,小儿生长快,冬季日照时间短,晒太阳少,所以小儿生后便出现急性喉痉挛而致喉喘鸣。
其次,幼儿喉腔狭小、位置较高、组织软、淋巴组织丰富,对于一些上呼吸道炎症,如急性喉炎、气管、支气管炎或感冒,都易引起孩子喉部充血、水肿,出现喉痉挛——喉喘鸣,咳嗽时声音嘶哑。这些小儿,因经常出现喉鸣、声嘶、呼吸困难,如同时有肺部炎症,还可引起喉部发生慢性炎症。
此外,有的小儿因吸入异物,如瓜子壳、花生米等,可突然发生剧烈的咳嗽、憋气、喉鸣及吸气性呼吸困难,多见于1~3岁的小儿。这种情况必须及时用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并在支气管镜下取出异物,以免异物堵塞气管而引起肺不张,时间长了还会并发肺部反复感染,有生命危险。
喉喘鸣是气道梗阻的表现,梗阻的部位可能位于声门上区、声门区、声门下区、颈部气管及胸部气管。气道梗阻的部位、气道狭窄的程度决定了喘鸣的性质及出现的时相。声门上病变多产生吸气相喘鸣,如喉软化、会厌舌根囊肿;声门区病变多引起双相喘鸣,如喉麻痹、喉蹼和声门区占位性病变(喉乳头状瘤、喉囊肿);声门下病变依据气道狭窄部位的不同可引起呼气相或双相喘鸣,如声门下血管瘤、声门下狭窄、气管软化、血管环[血管环是先天性主动脉弓畸形,血管结构和动脉韧带完全或部分包绕气管和(或)食管,引起梗阻表现、气管内及气管旁病变等。
1.急性发作的喉喘鸣多由炎性反应如急性会厌炎、喉炎或气道异物引起。声门上区软组织的炎性水肿可能引起严重的气道梗阻,药物治疗后往往迅速缓解。气道异物多见于6个月以上的幼儿,若没有明确呛咳史易漏诊,因此对于反复肺部感染,影像学检查发现一侧肺不张或肺气肿的患儿,应在全身麻醉下行硬管支气管镜检查以排除异物可能。
2.喉软化(laryngomalacia)是慢性间歇性或渐进性发作的婴幼儿喉喘呜最常见的病因,可能的发病机制包括妊娠期营养不良(缺钙、电解质失衡)、宫内窒息、侧位牵引、脐带绕颈、胃食管反流和(或)喉咽反流(加重喉狭窄)、先天性颅骨及中枢系统发育畸形、局部神经肌肉发育不成熟等。吸气时喉内负压使喉入口肌肉收缩,其表面的松弛组织向内脱垂阻塞声门是喉喘鸣发生的病理生理机制。喉软化并非软骨畸形,而是维持吸气相喉前庭开放的颈部肌肉缺乏张力,即神经-肌肉控制不成熟引起,常伴有其他先天性畸形。
1.病史 详尽的病史应包括胎儿期及围生期。包括:是否存在宫内窘迫,产伤,围生期窒息;有无气管插管或入ICU病史;喉喘鸣出现的时间,病程长短,伴随症状,诱发因素,病情进展等。典型的喉软化多在出生数周后发病(平均2~4周),常伴喂养困难及呼吸困难,进食及仰卧位症状加重。出生后数月(2~4个月)出现间歇性喉喘鸣,喉梗阻进行性加重,同时存在皮肤血管瘤者,应考虑声门下血管瘤(50%声门下血管瘤患儿合并皮肤血管瘤)。声门下血管瘤患儿初诊时通常表现为间歇性喉喘鸣,易被误诊为急性喉炎或喉软化,随着瘤体增大,气道梗阻症状随之出现,呈进行性加重,典型表现为持续性喘鸣、间歇性呼吸困难、发作性紫绀等,甚至出现急性喉梗阻。有难产或产伤史,伴哭声弱的患儿应考虑喉麻痹可能,双侧喉麻痹患儿气道梗阻较重;既往手术、气管插管病史提示医源性声门下狭窄;突发喘鸣伴呛咳应高度怀疑异物吸入。婴幼儿喉喘鸣病史特点见表。
2.体格检查 细致的体检明确病因及评估气道梗阻很重要。进食、哭闹时出现紫绀是喉软化的表现,若紫绀持续存在应考虑先天性心脏病可能;外源性压迫引起的喉喘鸣,患儿常保持颈部过伸的被动体位;单纯吸气裙喉喘鸥音调较高,多来源于声门上及声门梗阻;声门下狭窄根据狭窄水平的高低可出现双相喘鸣音或呼气性喘鸣。若出现双相喉喘鸣或喉喘鸣同时伴随严重的吸气性凹陷,说明气道梗阻严重。体格检查还应包括有无综合征畸形特征,神经系统体征等。婴幼儿喉喘鸣常见体征见下表。
虽然引起婴幼儿喉喘鸣的病因不同,但治疗的原则相同,即:解除梗阻、保持气道通畅。对病情较平稳,无明显呼吸困难的患儿可积极寻找病因,对因治疗;对Ⅲ、Ⅳ度急性喉梗阻且短期内无法通过药物治疗缓解者,应及时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术,待患/L病情平稳后再进行评估及治疗。
1.声门上梗阻 喉软化是引起婴幼儿喉喘鸣最常见的病因。80%以上的喉软化患儿属轻度,l岁后可自愈,无需药物治疗;20%的重度患儿存在体质量不增加和喂养困难,且上呼吸道感染时有急性喉梗阻、呼吸困难的风险,可选择声门上成形术或气管切开术。伴发轻度胃食管反流和(或)喉咽反流者可采取体位、喂养方式调整,若反流引起较重的喂养困难和反复的吸入性肺炎,应同时使用抑酸药物治疗。舌根囊肿、会厌囊肿压迫会厌使其后移,部分患儿同时并有喉软化,可单独先行囊肿切除,然后观察;也可将囊肿切除与声门上成形术同时完成。
2.声门区梗阻 3/4的单侧喉麻痹和1/2的双侧喉麻痹可自愈(特发性、神经性和产伤等原因不同而各有差异),80%在随访期的前6个月自愈。无症状的单侧喉麻痹患儿可观察随访,双侧喉麻痹伴明显呼吸困难者,可采取手术治疗。
喉蹼分为声门型、声门上型和声门下型。治疗原则:首先恢复气道通畅,其次改善音质。若无呼吸困难可暂缓手术,随访观察,因为内镜在较大的喉腔内更易开展手术。一般主张手术治疗时机应大于4岁,在学龄前改善发声。若出现明显的呼吸困难则需立刻手术治疗。
喉裂的发生率较低,由于病变部位较深在,电子喉镜检查时易漏诊,诊断需纤维喉镜检查,应着重观察杓间裂组织黏膜是否肥厚,可用喉探针触诊后连合以观察是否存在后部的喉裂。喉裂通常分为四型,I型为声门上杓间裂,Ⅱ型为部分环状软骨裂,Ⅲ型为全环状软骨裂,Ⅳ型为喉气管食管裂。I、Ⅱ型患儿可在支撑喉镜下修补,Ⅲ、Ⅳ型则需经颈外径路修复。
喉乳头状瘤多见于儿童,婴幼儿亦可出现。由于喉乳头状瘤具有多发、易复发的特性,目前尚无公认的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患儿仍需接受多次手术。手术原则为微创治疗,目的是缓解喉梗阻,并防止粘连狭窄。人乳头状瘤病毒疫苗是否能够有效抑制其复发,仍有待进一步研究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