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9-16 07:42 来源:网友分享
1、转奶过快宝宝转奶时一定要慢慢减少之前吃的奶粉,慢慢增加新奶粉,一般需要1个礼拜--10天左右。如果宝宝因转奶太快导致宝宝对新奶粉不适而腹泻,应当减少新奶粉的加入,注意观察宝宝大便情况,等宝宝大便逐步恢复正常后,再按照正常的比例转换,慢慢全部转换成新的奶粉。
2、饥饿型腹泻 由于宝宝摄入食物太少,宝宝总是处于饥饿状态促使肠蠕动增快,伴随蠕动,肠壁上的腺体分泌增多,于是出现腹泻。家长担心宝宝消化不好,不敢喂多,进一步减少宝宝食量,造成恶性循环,加剧了病情。
3、过度喂养宝宝一直胃口很好,吃的很多,宝宝肠道长期处于超负荷状态,然后宝宝会在不确定的时间段表现出腹泻,厌食等情况,这样要酌情减少宝宝食物摄入量,需在医生的指导下调理脾胃。
4、宝宝吃过多生冷食物导致腹部不适应。需要及时调整饮食结构。
5、辅食添加不当短时间添加的种类太多,或一次喂得太多、添加了不容易消化的食物。添加辅食原则:由少到多、少量到多量、由稀到稠、由细到粗、由一种到多种。
一、要调节好宝宝的饮食,以减轻肠胃的负担。母乳喂养的妈妈饮食要清淡忌生冷、少油腻,宝宝饮食宜好消化的食物。腹泻宝宝应多补充水分,宝宝持续腹泻丢失的钾和钠比较多,白开水中并不含这些成分,可以给宝宝服用口服补液,帮助宝宝补充丢失的电解质,让宝宝尽快恢复。
二、注意腹部保暖。宝宝腹部容易受凉,而患有腹泻的宝宝肠蠕动本已增快,如腹部再受凉则肠蠕动更快,从而加重病情。
三、要注意保护好宝宝的臀部。宝宝拉大便的数次多了,一定会让小屁股受罪的,建议在保证孩子不受凉的前提下,尽量不要把小屁股包得太严,清洗屁股时尽量用水洗,如果用布洗就不能擦,要用摁,而且一定要轻,以免孩子细嫩的皮肤容易破损。如果孩子无缘无故地哭闹得很厉害,要注意看看是不是屁股皮肤红了,孩子不舒服。要预防这种尿布皮炎,妈妈每次给孩子清洗后,用棉质的布料把水吸干,可以涂一点护臀霜或紫草油。
四、可以给宝宝捏脊或者沿着宝宝肚脐眼周围逆时针方向给宝宝揉腹帮助宝宝肠胃恢复健康。(推脊法:用食指、中指和无名指三个手指做,就是从尾骨开始,中指放在脊柱上,其余两指也紧贴脊柱旁的皮肤,三指一起沿脊柱向上抹擦,重复多次,持续时间五分钟,早晚各做一次。)
五、暂时把奶粉兑稀点,等宝宝肠道恢复以后再逐渐增加至正常浓度。
六、可以适当添加益生菌帮助宝宝肠道恢复健康。
婴儿拉肚子也称作婴儿腹泻,是由不同病因引起的临床综合征。主要发生在2岁以下的婴儿,急性可分二型。轻型腹泻:每天数次至十余次,粪便呈蛋花汤样,偶有溢乳及呕吐,轻微腹胀等;重型腹泻:每天十次以上,多达数十次,水样便,呕吐,发热、面色发灰,烦躁不安,甚则昏迷、惊厥,并有失水、电解质紊乱等症状。
腹泻是宝宝的常见病,提早准备一些安全的对症药品,能够避免妈咪手忙脚乱。
口服补液盐
口服补液盐是在家里预防宝宝腹泻脱水的最好选择。建议购买时询问一下口味,难吃的补液盐宝宝会拒绝。如果不能买到宝宝能接受的口味,市面上的纯苹果汁兑水也可以替代。
蒙脱石散
对症治疗,能够保护肠道黏膜,而且不会被宝宝吸收,并减少水分丢失。如果是感染引起的腹泻,在使用时也要注意,优先治疗原发病。
肠道益生菌
有助于恢复肠道菌群的生态平衡,控制腹泻。药品可在 4℃ 环境下保存,饭后 1 小时后服用,喂药时要用温水冲服,不要用太烫的水, 不要与抗菌素同时服用。
一、基本手法
1)将患儿置于仰卧位。平揉下腹部,待腹部温软后,叠神阙,拇指平揉关元穴。
2)点双侧带脉穴位。
3)沿下肢足阳明胃经和三条阴经路线,由上而下行擦法。
4)将患儿置于俯卧位。由长强至大椎穴行顺序捏提督脉,加提捻或提拉,在腰骶部以拉响为宜。反复按摩7~9遍。
5)重点脾俞、胃俞、大肠俞、命门等。
6)医生用指背快速搓揉八觥穴。
7)将患儿置于仰卧位。拿揉大腿外侧,在三阴交处行拇指拨揉法,揉点太溪穴。
二、随病症增减手法
1)湿热泻者:对于此类症状,用泻法(逆时针旋)点揉足三里、合谷穴;揉摩腹部,中等刺激,手角稍深。
2)伤食泻者:对于此类症状,旋摩全腹,揉脐周、左下腹:双拇指按揉中府穴,点带脉、大横穴。
3)虚寒泻者:对于此类症状,应从耻骨边缘至胸骨剑突,沿任脉自下而上用双拇指行轻推法;揉膻中、中脘、气海等穴。医生将掌心搓热,按于小腹部,以关元穴为主,行缓摩法;搓双掌心、双足心至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