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9-27 07:26 来源:网友分享
麻疹是一种由麻疹病毒引起的具有高度传染性的急性出疹性传染病。临床以发热、结合膜炎、流泪羞明、麻疹粘膜斑和全身斑丘疹、疹退后有糠麸样脱屑及棕色色素沉着为其特征。
中医学认为,麻疹是因外感麻毒时邪而引发的出疹性传染病,在临床上以发热、目胞肿赤、泪水汪汪及全身红色斑疹为主要表现。因其疹点隆起,状如麻粒,故名麻疹,为儿科四大要证之一。
现代医学认为,麻疹是由麻疹病毒感染引起的。以春冬季节多见,易感儿为6~8个月以后的婴幼儿。
患者是唯一传染源,在潜伏期末2~3天至出疹后5天(如并发肺炎,则延至出疹后10天)有传染性,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染,也可通过污染的日用品、衣物等间接传播。随着麻疹减毒活疫苗的普遍应用,其发病率已大为降低,但少数地区由于预防工作不够健全,仍有局部流行。
1.流行病学:多见于冬春。病前2~3周内有与水痘或带状疱疹患者接触史。过去无水痘病史。
2.临床特点:发热等全身症状较轻,在发病当天即开始出现特殊皮疹(红色斑疹→丘疹→疱疹→结痂。分批出现,向心性分布),皮疹有痒感,在同一部位可有各种不同发展阶段的皮疹。
3.实验室检查
(1)血白细胞计数正常、减少或稍增,淋巴细胞增加不明显。
(2)取疱疹基底部刮取物染色镜检,可找到多核巨细胞和核内嗜酸性包涵体。
(3)取疱疹基底部刮取物或疱疹液以直接荧光抗体染色法检查病毒抗原,可获阳性结果。
(4)取双份血清以补体结合试验、中和试验及间接荧光抗体试验等检查抗体,效价增加4倍以上。
(5)病毒分离:以疱疹液为检材,可获阳性结果。
(注)2~5项仅用于非典型病例的检测。
主要诊断依据为临床前驱期发热、上呼吸道炎和麻疹粘膜斑,出疹时体温更高,玫瑰色斑丘疹及退后麦麸样脱屑和色素沉着,鼻咽试子涂片找到多核巨细胞,麻疹病毒分离和血清学检查阳性。
(一)顺证
1.疹前期
治法:辛凉透表,清宣肺卫。
方药:宣毒发表汤加减。连翘、葛根、防风各12g,前胡、桔梗、牛蒡子各10g,薄荷、荆芥、甘草各6g。热甚惊悸加僵蚕、蝉衣;气虚体弱加黄芪、党参;疹隐不达,高热神烦加鲜石斛、生地、豆豉。
2.出疹期
治法:清热解毒,佐以透发。
方药:清解透表汤加减。桑叶、菊花、银花、连翘各12g,西河柳、葛根、紫草各10g,牛蒡子、蝉衣、升麻各6g。疹暗红成片加生地、丹参、丹皮;咳甚加杏仁、桑皮;高热面赤加生地、生石膏、黄连、花粉。
3.疹回期
治法:养阴益气,清解余邪。
方药:沙参麦冬汤加减。沙参、麦冬、花粉各12g,玉竹、扁豆、桑叶各10g,甘草6g。余热不清加地骨皮、银柴胡;食纳不佳加谷麦芽;便干加火麻仁。
(二)逆证
1.热毒闭肺
治法:宣肺开闭,清热解毒。
方药:麻杏石甘汤加减。生石膏20g,杏仁、鱼腥草、桔梗各12g,百部、前胡各10g,麻黄、甘草各6g。咳重痰多加瓜蒌、苏子;喘甚加紫菀、款冬花、葶苈子;热甚加黄芩。
2.热毒攻喉
治法,清热利咽,解毒消肿。
方药:清咽下痰汤加减。银花、板蓝根、射干各12g,玄参、牛蒡子、瓜蒌各10g,桔梗、葶苈子、贝母各6g。热甚加黄芩、生石膏;便干加大黄、玄明粉。
3.毒陷心肝
治法:清营解毒,平肝熄风。
方药:羚角钩藤汤加减。桑叶、菊花、钩藤、生地各12g,白芍、茯苓各10g,羚羊角粉3g(冲服)。痰多加竹茹、陈皮;昏迷较深加石菖蒲、郁金,或加服安宫牛黄丸。
儿童感染性荨麻疹是由各种感染性疾病引起的变态反应皮肤病,导致感染性荨麻疹最常见的原因是上呼吸道感染。慢性荨麻疹由于病因复杂,导致病情容易反复发作。尤其对于慢性荨麻疹中最为常见的饮食过敏患者来讲,往往让患者“什么东西都不敢吃”,严重影响了生活质量。
首先,患者可经过自己的生活经验积累,结合过敏原,了解到可让自己过敏的食物,从而严格避免。
其次,尽量避免日常生活中可能引起荨麻疹的食物,如鱼、虾、蟹、贝、牡蛎等海产品,核桃、杏仁、榛子、花生、瓜子等干果,芒果、菠萝、草莓、番茄、荔枝、桃子,以及鸡蛋、牛奶、干酪、巧克力,还有食品防腐剂、添加剂等。
第三,如患者正处于荨麻疹的急性发作期,还应注意避免摄入与敏感食物有交叉成分或者类似结构的食物,比如患者如对奶油、奶酪、蘑菇过敏,则也有可能对食醋、酱油、蛋黄酱等也过敏。
第四,荨麻疹患者如对青霉素过敏,应避免食用乳制品,因为乳制品比较容易受到青霉素的污染。
第五,慢性荨麻疹患者应禁酒、咖啡、浓茶及其他酸辣刺激性的饮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