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6-04 10:26 来源:网友分享
医药“十二五”规划接二连三的出台,无论是彻底废除“以药养医”还是取消“药品加成”,又或者是医疗资源逐渐向基层、社区倾斜,这其中都与医疗器械行业的发展休戚相关,而针对新一轮医改中医疗器械企业的发展及如何顺应医改趋势等问题,39健康网专访了华润万东医疗装备股份有限公司销售部总经理田丰。
透露医疗器械行业乱象
据了解,目前国内医械企业大约1.4万家,销售额超过2亿的企业不足200家,可以说医疗器械行业集中度相对较低。对此,田丰表示,医械企业原来的准入门槛相对较高,但由于某些原因,国家监管在规模、技术性、安全性方面门槛变得较低。一些专业的技术公司为了自己的核心部件的推广销售,而去拼凑成一个符合目前监管规范的产品公司,这也是目前的制造企业数量较多,但是拥有完整的研发、生产链的企业较少的原因。
医械企业办医可作为补充力量
由于医改使得医疗市场快速的放大增加,许多不同属性的资本都进入了医疗市场,而且目前国家政策时鼓励社会资本办医,因此39健康网编辑也询问万东有无进入医院市场的计划。对此,田丰表示,万东本身是三块业务:医院、器械、金融衍生品,医院方面也在做相关的规划,但纯粹的制造企业与纯粹的医疗企业还是有很大区别,横向结合有可能,作为一种补充力量也是有可能的。不管是办综合性医院还是专科医院,都得看其投入资本和性质,如果资本投入较大,管理力量较强那可以考虑做综合性的医院;如果资本较少、管理要求较低的话,可能可以举办专科医院如糖尿病、骨科等医院。
推动检测结果互认重在政府引导
针对目前医院之间检查结果不互认的现象,田丰认为,做到检查结果互认并不难,但之所以目前不互认,这与因检查结果所做的后续诊疗措施开展所带来的责任与风险有关,因为医生拿患者带来的检查结果做出相关处置方案,这是有一定风险的。
但他也坦言,影像不能互认的瓶颈在于医疗资源的分配、医疗费用的利益分配以及后续的诊疗处置的决定依托这个基础之后的责任处理。另外他还向39健康网的编辑介绍,其实在国外诊疗与检测中心是分离的,检测中心就是一个单独的机构,而在我国目前由于许多方面的原因,如需要资质的认可、人才的配备、医院方面的认可等多方面的原因,成立单独的检测中心或是影像中心还会有一段时间,目前能够推动医院与医院之间的结果互认就是很大的进步了。
医改走基层 医械企业面临的瓶颈
据了解,随着医改的逐步深入,政府已经明确医疗资源将逐渐向基层与城市社区倾斜,可以说这对基层医疗机构而言提出更高的要求,不仅是诊疗方面的要求,也有设备上的要求,而全科医生的诊疗,对设备器械的要求也会逐步增加。田丰介绍,原来的基层医疗资金相对较少,而医改从07年开始对于乡镇级卫生院做了相关的建设,对县级医院进行试点建设,目标是让县域医院可以起到医疗中心的作用。
而田丰所供职的华润万东一直致力于基层医疗市场,可以说万东与中国医改进程共同发展。近年来,万东在与医改同步之余也遭遇到一些困难。他透露,一直以来基层医疗代表着较为落后的设备、技术、廉价的产品,随着医改的推进,万东曾试图在基础医疗市场中用较低的成本来实现先进的技术,但在05年之前这种策略实施难度较大。因为万东的主要业务是做x光诊断设备、影像的智能化、窗台化技术,这些技术在当时都代表着高价值、高价格,而当时设备的核心技术仍被垄断,垄断则代表着高价。自05年之后,万东对自有产品全部掌握了自主知识产权,而在这轮医改中万东也一直在努力,“让基层医疗用户享用到较为先进的技术,这是我们一直在努力的方向。”田丰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