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7-16 09:54 来源:网友分享
旨在培养均质化医生的制度,为何在实践中频遭质疑?一方面,新制度难免有不完善之处,经媒体报道,其短板效应被放大;另一方面,住培制度全面推广后,不能仅靠单兵突进,相关部门协同、配套政策跟进更为关键。
■学员待遇须落实,财政投入待加大
学员待遇,是住培制度最受争议之处。中国医师协会今年年初对全国559家住培基地的专项监测显示,70%的基地住院医师月均补助3000元以上,但有部分培训基地对住培人员的补助仍然偏低,极个别基地不到2000元。部分培训基地没有实现同工同酬,部分基地对社会学员补助仍然较低。
据记者了解,对于住培人员在住培期间的待遇,国家有明确规定,由中央财政、地方财政、培训基地、派出基地四方面共同出资解决。培训基地应对外单位委派和社会化招收住院医师一视同仁,确保他们的待遇达到培训基地同等条件住院医师同等待遇。待遇未落实,既有部分省份省级财政投入不足的原因,也有基地对非本院住院医师区别对待的因素。
此外,住培制度获得的总体资金投入也明显不足。按照制度规定,培训经费由各级政府、培训基地、就业单位和培训人员共同出资,其中中央财政按照每人每年3万元予以支持。北京宣武医院教育处陈丽芬告诉记者,在该院,完成一名住院医师3年规范化培训的总花费约为27万元,这与国家卫生行政部门对多家基地3年培训的成本测算结果基本相当。
中日友好医院院长王辰认为,住培医师是医生不是学生,属于在职培训,理应享受相对体面的收入。陈丽芬也认为,提高住培人员的待遇,是住院医师发挥自身积极性,从而保证培训质量的根本。
据了解,在今年6月开展的2016年全国住培评估工作中,住培人员的待遇发放问题,已经被列为督查重点。对未落实的基地,要给予黄牌通报批评或撤销基地处理,对省级部门要进行排队公示。(下转第2版)(上接第1版)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麻醉科主任刘进教授认为,财政配套不跟上,住培制度实施效果将大打折扣。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培养的是国家公共人才产品,增加国家财政投入是根本出路。中央补助标准应提高到每人每年10万元为宜。
■“以用代培”不可取,医生带教应鼓励
在北京协和医院教育处处长潘慧看来,住院医师待遇问题需要关注,但更需要关注的是提升培训质量。“如果培训与不培训没有质的区别,住培的意义何在?”
据了解,各地住培工作的推进并不平衡,基地培训质量尚难以达到同质化。部分医院存在“以用代培”的不合理做法,继而在培训实施过程中出现一系列问题,包括教学管理松懈,基地主任对教学质量监控缺乏足够重视和有效举措,带教老师对住院医师“重使用、轻带教”,致使整个住培工作难以规范,教学质量难以保证。
潘慧认为,只有基地同质化,才能达到培训同质化。当前,有的基地把住培学员当做劳动力,而不是受训者;有的基地在培训能力和实力上还达不到要求。这主要是因为,现行的基地认证标准还不够科学,对于硬件设备有要求,但对老师带教能力等软件评价还缺乏有效指标,进而造成师资力量千差万别;在监督机制上,还是以政府为主导。因此,建议针对国情加快完善基地管理、认证、监督机制,逐步推进、宁缺毋滥。此外,应抓紧建立独立的第三方监督机制。
北京协和医院普通内科副主任方为纲认为,住培学员动手机会少与当下的医疗环境不无关系。出于对医疗风险的担忧,带教老师难免会认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不愿让住院医师上手操作。应该从医院内部的安全体系、医务管理等方面加以调整,把控风险。同时,应该引导基地医院在带教津贴、职称晋升等方面制定激励政策,鼓励医生乐意带教,愿意为学员“兜底”。
■基层怕鸡飞蛋打,“单位人”两头受限
住培制度的初衷和核心,无疑是提升基层医务人员的医疗服务能力。然而,对于住培制度,不少基层医院却感到喜忧参半。
辽宁省阜新蒙古族自治县人民医院院长杨鼎告诉记者,虽然该院经济状况不好,仅去年就亏损了700多万元,但还是坚持每年送四五个人出去住培,每人基本工资加各项保险经费,一年投入近5万元。住培学员一走3年,科室人手紧张还只是眼下的困难,最让人担心的,还是很多人培训完了就不回来了。“现行的政策只要求新进人员都要住培,对住培之后的违约行为却没有约束机制。加上上级医院又扩张得厉害,基层医院很容易鸡飞蛋打。”
“住培制度很好,但理想和现实还有差距。”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人民医院院长古翔儒认为,培训学员真正完成培训,取得执业资格,实际上需要近4年时间。虽然送出人员和基层医院签了协议,但4年间各种不确定因素太大了。住培制度是为了帮助基层,而不是给基层添负担,因此,在制度设计上,既要考虑住培生的待遇等问题,也要考虑需求、供给各方利益,实现成本、利益、风险共担。
在我国最早探索住培制度的上海,该市卫生计生委科教处副调研员周蓉介绍,上海市也出现了住院医师供需矛盾比较突出、区县级医院签约率较低的问题。“应届毕业生经过培训,择业的期望值变高,大多不愿到区县级医疗机构工作,部分区县在人员招录时也缺乏吸引住院医师的有效措施。”
如何解基层之忧?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柯杨建议,各级政府应给予基层医院住培人员经费支持,尤其是帮助最需要人才的边远、贫困地区与毕业生签订订单式住培契约,并通过政策支持,鼓励学生完成住培后能真正留在签约单位。
杨鼎则建议,考虑到基层人力短缺的实际情况,积分制值得探索。新进人员可以先在基层工作一年再轮流送出,“带着问题去住培更能学到东西”。古翔儒也认为,针对基层医院紧缺专业,不能搞一刀切,可以将住培分为两个阶段:先住培两年,剩下1年在晋升中级职称时再完成。
针对住培学员的基层医院“单位人”身份,有专家认为,这是基层医院委派学员动力不足,培训基地担心为他人做嫁衣,带教积极性不高,同工同酬难以实现的重要因素。因此,现阶段可以探索设立“流动编制”,长远来看则应积极推动住培的社会化招收,在医师执业方式上,落实多点执业,让医生成为真正的“社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