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15 11:56 来源:网友分享
人民网北京8月12日电,今日上午,国家卫生计生委就“安徽综合医改试点工作进展”和“健康城市健康村镇建设的指导意见”举行专题发布会。会上,安徽省卫生计生委主任、省医改办主任于德志表示,通过深入开展药品耗材采购供应制度改革,今年1~7月,全省医疗机构通过省药品采购平台采购药品总金额124.1亿元,与国家药品零售指导价相比,节约费用46.3亿元;全省医疗机构通过省医药集中采购平台采购高值医用耗材总金额15.4亿元,按照挂网采购平均降幅16%测算,节约费用约2.9亿元。
药品耗材采购供应制度改革是如何实施的?于德志介绍,安徽省实行全省集中招标,省属医疗机构和16个市分别组成医疗机构采购联合体,通过省药品采购平台等发布具体采购信息,药品购销主体在双方自愿、公开透明、协商一致的前提下,实行量价挂钩,确定药品实际成交价格,签订规范购销合同。
据统计,安徽省医疗机构中标价与国家药品零售指导价相比,节约费用46.3亿元,带量采购之后,再降15%左右,节约费用约18.6亿元。与此同时,安徽省推进高值医用耗材网上采购和大型医疗设备集中采购。截止今年5月份,集中采购了15批次乙类大型设备,降低采购成本30%以上。“比如CT降低采购成本44.2%,MRI(磁共振成像)降低采购成本29.9%。”
安徽省的这种药品采购模式被称为“16+1”,早在2015年就把药品水分挤出60多亿。对此,于德志进一步介绍,“16+1”是17个省直医院作为一组,推选一个组长单位;安徽有16个市,市级医院、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组成一个联合体,所以是“16+1”。
那么,医院为什么有动力降低价格呢?“因为我们开展了大量的病种付费,每个病种就这么多钱,降低药品采购价格、耗材采购价格,收益回馈率大,节省采购成本。”于德志说,“医院的机制变了,有降低价格的动力。以前是价格越高,挣的越多,现在是价格越低,省的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