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3-04 14:08 来源:网友分享
1.新生儿ABO溶血症概率并不是很大,ABO溶血会发生在母亲血型为O型,父亲血型为A型、B型和AB型的情况下,但并不是每个这样情况的宝宝都会发生ABO溶血症,是否发病和病症的轻重都是与母亲抗体的量多少有关的,所以在孕期应该进行抗体的检查,这样有助于及时观察ABO溶血症的概率,减少新生儿的疾病。
2.在ABO系统中,如果母亲是O型血,而父亲是非O型血,即A型血、B型血或者AB型血,那么宝宝就可能患ABO溶血症,而当母亲是A型、B型及AB型血时,胎儿一般都不会出现溶血症,也就是说,只有母亲是O型血的情况下,胎儿才有ABO溶血症的可能。而在这类情况中,母亲是O型血,胎儿是A型血时,胎儿的得病机会就更大,这是因为A抗原较B抗原的抗原性更强。
1.红细胞检查:外周血液常规 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含量减低,血涂片中可见破碎红细胞、异形红细胞等。出现典型的异形红细胞或自身凝集现象时,可提供溶血原因的线索;血浆游离血红蛋白测定意义 正常血浆只有微量游离血红蛋白,>40mg/L是溶血尤其是血管内溶血的重要指标,如阵发性睡眠血红蛋白尿、血型不合输血反应等。血管外溶血,如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一般不增高;血清结合珠蛋白测定(Hp)意义。
2.血清结合珠蛋白降低见于:各种溶血性贫血,包括血管内或血管外溶血;肝细胞损害、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先天性无结合珠蛋白血症;血清结合珠蛋白增高见于感染、组织损伤、肝外阻塞性黄疸、恶性肿瘤等。
3.血浆高铁血红素白蛋白试验意义 本试验有助于鉴别血管内或血管外溶血,阳性表示严重血管内溶血。如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时,出现一条高铁血红素白蛋白区带,而球形细胞增多症系血管外溶血则无此区带。
4.尿液检查:尿胆原排出增多;隐血试验阳性,这是因为当血浆游离血红蛋白显著增高,超过结合珠蛋白的量和肾小管再吸收功能时,出现的血红蛋白尿;尿含铁血黄素试验呈阳性反应,是反映慢性溶血,尤其是血管内溶血。
1.新生宝宝刚出生时就要做好各项工作分娩时,就要做好新生儿的抢救准备。胎儿娩出立即断脐,减少抗体进入宝宝体内。保留脐带,以备严重溶血病患儿换血用。
2.对小宝宝的治疗。溶血病患儿主要表现为黄疸、肝脾肿大、贫血。临床症状轻重差别很大,轻者常与新生儿生理性黄疸相似,严重者可有明显的症状。新生儿出生后要严密观察黄疸出现时间,一般第2~3天,严重者24小时内就出现黄疸,并要注意黄疸加深速度,如胆红素浓度过高,不及时处理可引起胆红素脑病,以后影响智力,所以ABO溶血病要及早治疗。
3.光照疗法。光照疗法是治疗新生儿黄疸最简便有效的方法,它的优点是退黄疸快,副作用少,皮肤黄疸接受光照后胆红素可分解成水溶性,从肠道、尿中排出体外,从而降低血中胆红素浓度,可避免胆红素脑病的发生。副作用:光照疗法时有的宝宝可出现一过性皮疹,大便次数增多等轻微的副作用,这些症状不需要处理,停光照后可自愈。
4.药物治疗。黄疸较严重者可反复多次光照疗法,同时加用药物治疗。可用抑制抗原反应的药物以减少继续溶血,活跃肝细胞酶系统,可加速胆红素代谢和排泄或阻止胆红素在肠道的再吸收及中药利胆退黄。
1.溶血,红细胞破裂,血红蛋白逸出称红细胞溶解,简称溶血。可由多种理化因素和毒素引起。在体外,如低渗溶液、机械性强力振荡、突然低温冷冻(-20℃~—25℃)或突然化冻、过酸或过碱,以及酒精、乙醚、皂碱、胆碱盐等均可引起溶血。
2.人血浆的等渗溶液为0.9%NaCl溶液,红细胞在低于0.45%NaCl溶液中,因水渗入,红细胞膨胀而破裂,血红蛋白逸出。在体内,溶血可为溶血性细菌或某些蛇毒侵入、抗原-抗体反应(如输入配血不合的血液)、各种机械性损伤、红细胞内在(膜、酶)缺陷、某些药物等引起。溶血性细菌,如某些溶血性链球菌和产气荚膜杆菌可导致败血症。疟原虫破坏红细胞和某些溶血性蛇毒含卵磷脂酶,使血浆或红细胞的卵磷脂转变为溶血卵磷脂,使红细胞膜分解。年轻的爸妈们也不用太担心,一般情况下ABO血型溶血症状很轻,孩子出生后大多不需要特殊治疗,只要及时进行蓝光照射和药物治疗,孩子病情都可以缓解,即使是严重的Rh溶血病,若及时进行换血,绝大多数宝宝也都能转危为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