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几个月没吃糖,身体居然发生了这样的变化!

2016-12-18 11:33 来源:网友分享

 

  通常我们都认为盐和脂肪是健康大敌,但糖的害处,很多人却都不了解。

  有位外国网友讲述了她“戒糖”8个月的身体变化,堪称“脱胎换骨”,感觉精力更充沛了,免疫力也提升了,期间没得过一次感冒,连头痛和粉刺都好转了……果真那么神奇?

  八个月前,我“戒糖”了,不再吃含有精制糖的食品。

  我的医生建议我说戒糖可能帮助找到我不明原因嗜睡、痤疮、头痛的原因。

  开始戒糖的时候很困难,我要试着从原来一天摄入70g糖减少到20g,我经常会咨询或者查询一些食物的含糖量,以免它们被我“误食”。

  假期对我来说更是个考验了,因为我不能去外面吃饭,没有亲手烹饪,根本就不知道食物里有什么。我的生活就这样改变了。

  惊人变化!

  糖比盐和脂肪更可怕!

  高血压:一般我们认为,高盐饮食和高血压紧密相关,然而美国心脏病杂志曾发文称,高糖饮食也会引发高血压。高血糖水平作用于下丘脑的某个关键部位,会引起心率加快、血压升高。

  癌症:从肿瘤专家的角度来讲,精制糖还是喂养癌细胞的,吃糖越多,越会帮助肿瘤加速生长,因此要尽量避免摄入太多精制糖。精制糖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甜食、饮料、红糖白糖等。对普通人来说,糖吃得过多,还会引发肥胖,而肥胖是多种癌症的隐患。

  加速老化:研究发现,多吃甜食还会导致人体过早老化和皮肤受到损伤。美国加州皮肤护理科医生阿瓦·山姆宾解释,糖分会与皮肤中的胶原蛋白结合,削弱胶原蛋白对皮肤的修复和再生功能,导致皮肤过早出现皱纹和变得松弛。

  胆结石:糖摄入过量,会加快胆固醇的积累,造成胆汁内胆固醇、胆汁酸、卵磷脂三者比例失调,而过多的胆固醇又会形成胆固醇结石。

  三招帮你少吃糖!

  1

  吃水果查查含糖量

  很多人以为,水果以“水”为主,热量不高,其实水果的含糖量也是有高有低,新版膳食指南就建议大家选含糖量低的水果。不过,不是甜就代表含糖量高哦~

  含糖量低的水果(含糖量4%~10%),例如西柚、西瓜、青梅、草莓、杨梅;

  含糖量中等的水果(含糖量10%~15%),例如橘子、木瓜、桃子、苹果、葡萄、菠萝、猕猴桃、石榴;

  含糖量高的水果(含糖量>15%),例如香蕉、柿子、荔枝、山楂、甘蔗、鲜枣。

  2

  买零食先看看标签

  有些零食虽然吃起来不觉得甜,但其中的糖含量却高得惊人。葡萄糖、蔗糖、果糖、乳糖、麦芽糖、蜂蜜和玉米糖浆都属糖类,越是排在食物配料表前边的成分,其含量就越高。所以一定要学会看食物标签,这样的话,即使是包装食物中的隐形糖,也能被我们揪出来。

  3

  做菜少用糖醋、红烧

  烹饪也要注意,尽量避免糖醋、红烧等方法。新版膳食指南建议添加糖的摄入量每天不超过50g,最好控制在25g以下。像红烧肉、鱼香肉丝都是高糖,一份红烧排骨、红烧鱼、鱼香肉丝大概加糖25~30克,糖醋排骨和糖醋里脊每份要加入75克左右的糖。另外,番茄酱、烧烤汁等调味酱,每百克大概有15克左右的糖,随便吃吃就超过了一天的推荐量。

  中美育儿专家在线微课

  宝贝学说话学得慢,口齿不清、注意力不集中,你是不是有些忧虑?一般来说,9个月以上的宝贝就开始语言发育了,2-3个月的宝贝还不会和大人眼神交流,就可能有自闭症高危风险,家长们要多多关注语言发育哦!

  最近,资深的语言发育障碍康复专家、美国罗马琳达大学语言病理系janine教授来浙大儿院交流学习,医馆君约到了她来做微信讲课咨询,给宝妈们解答亲子交流疑惑。届时,育儿导师、浙大儿院儿童保健科主任邵洁将联合咨询,邵主任也是我们妇儿名医集团的核心专家。

扩展阅读:


一、糖耐量受损的治疗

    许多研究显示,给予2型糖尿病高危人群(IGT、IFG)适当干预可显著延迟或预防2型糖尿病的发生。中国大庆研究和美国预防糖尿病计划(DPP)研究生活方式干预组推荐患者摄入脂肪热量<25%的低脂饮食,如果体重减轻未达到标准,则进行热量限制;生活方式干预组中50%的患者体重减轻了7%,74%的患者可以坚持每周至少150min中等强度的运动;生活方式干预3年可使IGT进展为2型糖尿病的风险下降58%。此外,在其他种族糖耐量异常患者中开展的生活方式干预研究也证实了生活方式干预的有效性。

   应建议糖尿病前期患者通过饮食控制和运动来减少发生糖尿病的风险[3],并定期随访以确保患者能坚持下来;定期检查血糖;同时密切关注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如吸烟、高血压和血脂紊乱等),并给予适当治疗。具体目标是:(1)使肥胖或超重者BMI达到或接近24kg/m2,或体重至少减少5%~10%;(2)至少减少每日饮食总热量400~500千卡;(3)饱和脂肪酸摄入占总脂肪酸摄入的30%以下;(4)体力活动增加到250~300min/周。

   在糖尿病前期人群中进行的药物干预试验显示,降糖药物二甲双胍、α-糖苷酶抑制剂、噻唑烷二酮类药物(TZDs)、二甲双胍与TZDs联合干预以及减肥药奥利司他等可以降低糖尿病前期人群发生糖尿病的危险性。但因目前尚无充分证据表明药物干预具有长期疗效和卫生经济学益处,因此各国临床指南尚未广泛推荐药物干预作为主要的预防糖尿病手段。鉴于目前我国的经济水平和和与预防糖尿病相关的卫生保健体制尚不健全,我国指南不推荐使用药物干预的手段预防糖尿病。

部分文章源于网友分享,本站尊重原创,如有侵权,本站将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饮食健康 实时聚焦 行业新闻 热点推荐
快问号
  • 宝宝护士权威的孕育资讯,帮助家长呵护宝宝健康
  • 医说健康为您讲解人们最关心的健康养生话题,让您轻松掌握健康养生小常识。
  • 葩姐减肥肥肉三层非一日之功,葩姐教你用正确的方法迈出减肥第一步!
  • 揭秘君谣言似妖,小倩姥姥。辟谣除妖,不在山高
  • 漫说健康用漫画阐述健康,让医学也能性感起来!
曝光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