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长大了那么寒食去哪儿了

2017-05-22 15:28 来源:网友分享

  清明真正成为民俗节日是在唐宋之后,它走了与传统节日不同的生成路线。

  清明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它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传统社会的重大春祭节日。

  清明本没有多少节俗,后来清明逐渐兼并寒食,将原来属于寒食的习俗转移到清明之下。

  “清明是古老的民族节日,它将节气与民俗节日融为一体,是天时与人时的合一,清明礼俗文化充分体现了;天人合一;的传统观念。”说起清明,民俗学家、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学院教授萧放娓娓道来。

  清明节,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此时大地转暖,气温回升,草长莺飞,万物复苏,一派生机盎然,天气也是清澈明朗。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副所长陈竟介绍,“清明”二字正是来源于此时的气象特点。

  清明长大了寒食去哪了

  陈竟介绍,作为气象学节气之一的清明节,提醒人们这个时节正是生命的最佳萌动期,种子里的生命被唤醒,最适合耕耘播种,于是历来清明时节都是人们非常重视的一个节气。清明节就像一个信号提醒着人们应该及时种植了,错过这个时节虽说也能播种,但是收成就不能保证了。在农耕时期,粮食关乎生命,缺少粮食全家就要挨饿,甚至无法保证家族繁衍,是万万马虎不得的。俗话说“百善孝为先”,又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足见古时人们的心愿与家族的繁衍息息相关。所以春耕绝对是一家人也是全民的重要活动,因此清明节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

  萧放说,“清明真正成为民俗节日是在唐宋之后,它走了与传统节日不同的生成路线。古代节日一般依据节气时令。清明却没有沿用这一文化习惯,它将古已有之的寒食节俗收归到自己名下,与此同时清明也改变了自身纯粹自然时间的性质。清明在唐宋后具有时令与节日的双重意义,古代天人合一理念,在节日生活中得到落实与传承。”

  寒食与清明,究竟有何关系?唐宋之前,清明是节气,寒食是节日。二者都起源甚早。萧放说,由于寒食与清明时间先后相继,两者的关系逐渐复杂起来。“先是寒食禁火,而清明取火。”萧放介绍,“寒食作为节日有较丰富的节俗,比如蹴鞠、荡秋千、放风筝、上墓祭扫、冷食等。原来清明是没有多少节俗的,后来清明逐渐兼并寒食,将原来属于寒食的习俗转移到清明之下,寒食逐渐式微。唐朝时期,寒食、清明并举,宋以后清明成为节气与节日复合时间,清明是春季的重大节日。”

  从上墓祭祀、祠堂祭祖、清明宴会,到踏青、放风筝,再到吃清明团、清明饭、饮清明茶等,清明的特色民俗活动十分丰富。“这是因为清明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它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传统社会的重大春祭节日。” 萧放说,清明节俗丰富,归纳起来则是两大节令传统:一是礼敬祖先、慎终追远;二是亲近自然、珍重生命。这两大传统礼俗主题始终传承,至今不辍。

  现代人如何更好地传承传统?在萧放看来,清明祭祀重在祭扫过程的严肃与真诚,仪式则可以根据情况适当调整,鞠躬或叩拜因人而异,关键是“诚敬”二字放在心中。“祖先祭祀实际上是一次生命伦理的教育、感念先人功德的教育,尤其提倡一种感恩的情怀。”

  然而,现在一些人在清明祭扫时没有找到合适的表达方式,思想观念庸俗,祭祀用品也越来越俗,如烧纸做的别墅、轿车、麻将等等,本意是让先人也在另一个世界享受俗世之乐,实际上是个人追求物质享受甚至感官乐趣的一种心理折射,不是一种理性的态度。萧放说,“我们应该倡导祭扫中的环保理念与安全理念,尽量减少祭扫过程中的环境污染与资财的耗费。”


部分文章源于网友分享,本站尊重原创,如有侵权,本站将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饮食健康 实时聚焦 行业新闻 热点推荐
快问号
  • 宝宝护士权威的孕育资讯,帮助家长呵护宝宝健康
  • 医说健康为您讲解人们最关心的健康养生话题,让您轻松掌握健康养生小常识。
  • 葩姐减肥肥肉三层非一日之功,葩姐教你用正确的方法迈出减肥第一步!
  • 揭秘君谣言似妖,小倩姥姥。辟谣除妖,不在山高
  • 漫说健康用漫画阐述健康,让医学也能性感起来!
曝光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