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8-14 07:23 来源:网友分享
1:盐水
盐水洗鼻制法:2克食盐、100毫升的水,煮沸,接入蒸馏出来的水到小瓶。用棉球蘸蒸馏后的盐水,滴入病发的鼻腔,再用手指轻轻的按压鼻子两侧,使鼻腔粘膜充分吸收盐水后,配合善鑫堂鼻舒爽喷剂,每日2-3次效果最佳。
2:大蒜汁
大蒜汁制法:将大蒜剥皮,洗净后,放入研钵当中捣碎,过滤出大蒜汁液。用棉球将制作好后的大蒜汁液,滴入鼻腔,用手指轻压鼻子双侧。
3:醋熏
醋熏制法:将白醋倒入,铁质的小碗,用火烧制成蒸发态。将蒸发出来的雾气,吸入鼻腔,可起到缓解鼻炎的症状。
4:苍耳子
苍耳子制法:将苍耳子洗净,晒干后,去皮,研碎后,加适量的水,煮沸,温火煮30分钟,冷却后,过滤,装入小瓶。将制作好后的苍耳子药液,用棉球滴入鼻腔,用手指,轻轻挤压鼻子的双侧。
5:葱汁
葱汁制法:将葱去皮,取葱白,切成小段,用研磨,捣碎,过滤成汁液。用棉球将制作好的葱白汁液,涂抹到并发的鼻腔,也可以滴入鼻腔,用手指轻压鼻子的双侧。
1、大蒜治鼻炎
我患鼻炎,经多年医治,无明显效果。时好时患。经中医大夫介绍一方治愈,后介绍给多人用此方都有明显效果。将大蒜一瓣捣烂,用干净的豆包布包好,挤压出蒜汁滴入每个鼻子孔内两滴(当时刺激的很痛)再用手压几下鼻扇使其鼻孔内都能粘敷到蒜汁,轻者一次,重者二次即愈(编者注:大蒜刺激性强,请从微量试起;大蒜过敏者禁用)。
2、盐水洗鼻治好我的鼻炎
我患鼻炎多年,久治不愈,已丧失治愈的信心。去年偶得一方:配制盐水(100毫升瓶内放食盐两匙,开水稀释),用牙签卷上棉球蘸盐水洗鼻孔,然后把药棉暂留鼻孔内,此时或头上仰或身平躺,用食指和拇指按鼻两侧,并用力吸吮,使棉球上饱蘸的盐水流入鼻腔内,再流入咽喉部。开始时感到鼻内辛辣难忍,几次即适应,也可先用淡些的盐水洗逐渐加浓,使鼻腔慢慢适应。我坚持早晚各洗鼻一次,一个多月后,鼻腔畅通,嗅觉灵敏,多年的鼻炎治好了。
3、槐花蜜可治萎缩性鼻炎
一同事被诊断为萎缩性鼻炎,她自创一法治疗效果显著。每天早晚洗脸时,用小手指蘸流动的自来水在鼻孔内清洗,清除鼻腔内的结痂和分泌物,充分暴露鼻粘膜后,用棉签或手指蘸市售的槐花蜜均匀地涂在鼻腔患处。她坚持自己治疗两个多月,鼻腔已不痛痒,无结疝样分泌物,嗅觉也基本恢复正常。
4、冷水治鼻炎
1975年我得了鼻窦炎,很严重。两天一瓶滴鼻净还不够,只要停药,鼻孔立刻不通气。长时间治不好。这时一位张大夫说了一个偏方:洗脸不用热水,用冷水,用手心盛自来水管放出来的冷水,捂在鼻子上,把冷水吸进鼻孔里,而后擤出来,再盛水吸进去,再擤出来,连续几次,每天坚持。我用这个冷水疗法10天,鼻窦炎好了。这20多年,我用冷水疗法从未间断,鼻窦炎至今也没有再犯。
一、扁豆芡实山药粥
原料:扁豆、山药、芡实各30克, 大米60克。
制法:将扁豆、山药、芡实、大米同 煮粥。
功效:适用于鼻炎脾胃虚弱证,主 要表现为鼻塞、多脓性涕、嗅觉减退、 乏力、食少、腹胀、面色苍白、便溏等。
二、白芷银花茶
原料:白芷、防风各5克,金银花 15克,白糖适量。
制法:金银花、白芷、防风入锅,加 水煎后取汁,加白糖调味。
功效:适用于鼻炎肺经风热证,症 见鼻流黄涕,鼻干,咽干疼。
三、参芪粥
原料:党参、黄芪各15克,生姜 10克,白芷6克,大米0.1公斤。
制法:先将党参、黄芪、生姜、白 芷浸泡30分钟,然后水煎取汁,加人 大米煮至粥成。
功效:适用于肺气虚弱证的鼻 炎,主要表现为鼻塞、喷嚏、多黏脓性 涕、嗅觉减退,稍遇风寒刺激症状就 加重.
天府穴
天府穴最大的效用就是善治鼻炎,不论是过敏性鼻炎,还是慢性鼻炎。此穴可以用以下方法来找到:两臂张开,掌心相对平伸,用鼻尖点臂上,点到处就是天府穴。
陷谷穴
陷谷穴能够直接通到鼻窍,所以它是一个治疗鼻炎的要穴。当鼻子不通气时,揉揉陷谷穴很快就会通。脚上第二趾和第三趾间有一个缝,从接缝的地方往脚背方向上走5厘米的地方,就是陷谷穴。
迎香穴
迎香穴在鼻翼外缘中点,旁开0.5寸,在鼻唇沟上段。揉的时候,最好先把手指搓热,然后抚摸鼻翼,之后再点迎香穴;也可先用手背从印堂开始往下轻轻地颤动撞揉鼻翼以后,再点揉迎香穴,马上会觉得神清气爽、鼻窍全通了。每天只要坚持揉两三分钟即可。
手三里穴
手三里穴可治疗过敏性鼻炎。手三里穴,在肘横纹下2寸处。手三里穴还可以增強体质,是人体的强壮穴,和足三里穴一样,平时多揉,可以增强免疫力。
前谷穴
前谷穴可治过流黄涕的敏性鼻炎、慢性鼻炎、鼻窦炎等症状,平常没事的时候多揉揉这个穴位,也可以收到好的效果。从少泽穴沿着小肠经往小指根上推,推到有一块骨头处推不动了,卡住的这个点就是前谷穴。
隐白穴
隐白穴也能通鼻窍、治疗慢性鼻炎。治疗鼻炎的时候可以点按。用指节尖点它,或者找个细一点的按摩棒来点按;也可以用艾灸的方法,就是拿一个艾条点燃,灸这个穴位。
温馨提示:
保持个人良好卫生习惯能减少鼻病毒感冒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