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9-25 16:51 来源:网友分享
2016年09月23日讯 精细管理,精准医治。9月21-25日,第十九届全国临床肿瘤学大会暨2016年CSCO学术年会在厦门举行。
作为临床肿瘤界顶级盛会,CSCO年会吸引了2万多名国内参会代表和150多家肿瘤学相关的企事业单位和学术组织参加。在22日上午大会重头戏ASCO和CSCO中美联合研讨会上指出,中国肿瘤治疗技术手段已经达到国际水平,但仍缺乏完善的早诊和筛查体系。在这一点中科院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的"肿瘤捕手"CTC技术优势尤为突出,有望填补液体活检早筛的空白。
经小编观察,本届CSCO年会上"液体活检"成为众人焦点,ctDNA、CTC及外泌体相关科研及临床研究百花齐放,新技术与产品争相角逐,燃石医学、莱尔生物、格诺思博、鹍远基因、慧渡医疗、基准医疗等多家企业在本届大会上尤为抢眼。凭借一管血检测癌症,这是数十年来全球医学界的共同的梦想。液体活检技术试图用各种技术手段从血液里捕捉相关肿瘤信息,从而规避了传统方式需要手术、穿刺取样的局限性。
其中中科院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研发的"肿瘤捕手"多肽纳米磁珠CTC技术的诸多技术优势,也在本届CSCO年会上受到了广泛关注。
在中科院国家纳米科学中心"肿瘤捕手"的研发团队发明了一种能够富集、分离和检测CTC的多肽,并以特殊的纳米结构将其组装到纳米磁珠上,用于捕获CTC,这种多肽纳米磁珠技术的CTC识别率能够达到90%以上。
本次医疗总监陈金辉讲解有四大亮点:1.多肽纳米磁珠正向捕获技术的高灵敏度和特异性,2. CTC单细胞测序,3. Her2靶向磁珠,4 PD1/PD-L1伴随诊断。
在捕获精准度方面,衡量肿瘤细胞捕获精准度的有两个指标,一个是灵敏度,一个是特异性。通俗的讲,就是既能抓得准确,又不对健康人群误报。肿瘤捕手目前的灵敏度达到了92%,特异性则达到了90%。项目最开始是和解放军307医院合作做肿瘤晚期的诊断,解放军307医院的江泽飞主任是中国在整个CTC领域的引路人,是他率先把强生的品牌引进中国。江主任将"肿瘤捕手"与强生的产品CellSearch在临床表现上进行了比对,结果CellSearch的捕获率是30%到40%,而"肿瘤捕手"达到了90%以上。
大部分发病率较高的癌症都可以被"肿瘤捕手"识别,包括肺癌、肝癌、胃癌、乳腺癌、结直肠癌、食道癌、鼻咽癌等。目前,肿瘤捕手技术已经在协和医院、医科院肿瘤医院、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友谊医院、解放军307医院等开展了肺癌、结直肠癌、乳腺癌等多种癌症的临床试验,总计共1000余例的临床数据,结果表明该技术在肺癌、乳腺癌、肝癌及其他消化道等高发恶性肿瘤上灵敏度、特异性已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比如在友谊医院张澍田院长合作的胃癌早筛项目,通过传统食管镜检验证,肿瘤捕手CTC技术早癌检出率为86%,这是一个颠覆性数字。而胃癌在早期发现后,通过接受积极治疗后,治愈率可达99%。可以说,CTC为临床诊断多提供了一个维度的参考指标,可以与其他诊断手段并行使用。
目前,"肿瘤捕手"已经开展了国内领先的PDL1药物伴随诊断的研究。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已发表关于CTC可检测出PD-L1表达的文章,可进一步探索CTC检测与PD-L1抑制剂疗效的相关性,提示CTC检测在放疗与免疫治疗的联合中的重要意义。目前,"肿瘤捕手"已经开发了基于细胞荧光定量的CTC PD-L1蛋白表达检测试剂盒,为这一研究领域提供了重要工具。
对于健康人群,利用"肿瘤捕手"技术可以在肿瘤发生早期就检测出CTC,从而可以在癌症早期进行针对性治疗;对于癌症患者,可以在治疗前后利用"肿瘤捕手"技术进行疗效评估,可以帮助医生及时确定合适的治疗方案,及时发现癌症转移,防患于未然。
治未病,早期发现、早期干预,是"肿瘤捕手"的核心理念。这与目前世界先进的"4P"医学模式十分契合,即预防性(Preventive)、预测性(Predictive)、个体化(Personalized)和参与性(Participatory)。这个概念由中国前卫生部部长陈竺院士、法国Charles教授与美国四院院士、系统生物学研究所创始人Leroy Hood博士共同提出。这个理念更以人为主体,强调人的主动性,强调以前沿科技推动精准的健康管理,以及医疗大数据和预防的重要性。在这一点上液体活检会成为未来具有前景的领域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