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9-25 06:20 来源:网友分享
一、鼻、咽部慢性疾病和鼻窦炎、扁桃体炎及增殖体肥大等,炎性分泌物易于进入咽鼓管内,而且病变妨碍了咽鼓管咽口引流所致。
二、急性期延误治疗和用药不当等因素难逃其咎。
三、继发于急性传染病如猩红热、麻疹和肺炎等,中耳黏膜急性坏死症侵及鼓窦乳突,尤其是继发于耐久性较大的变形杆菌和绿脓杆菌感染,治疗起来非常困难。
四、乳突发育不良导致病变所致。
五、上鼓室发生胆脂瘤、听骨坏死或鼓室外侧壁破坏。
六、患有过敏性疾病,如上呼吸道黏膜变态反应性水肿、渗出,累及咽鼓管和中耳。
七、慢性周身疾病如贫血、糖尿病、肺结核和肾炎等,机体抵抗力减弱也极易引起中耳炎。
八、擤鼻涕方法不正确也可导致中耳炎。
九、游泳时如果将水咽入口中,水通过鼻咽部而进入中耳,也可能引发中耳炎。
十、如果婴幼儿仰卧位吃奶。
十一、吸香烟包括吸二手烟,也会引起中耳炎。
耳朵发炎以耳内闷胀感或堵塞感、听力减退及耳鸣为最常见症状。常发生于感冒后,或不知不觉中发生。有时头位变动可觉听力改善。有自听增强。部分病人有轻度耳痛。儿童常表现为听话迟钝或注意力不集中。
1、听力减退:听力下降、自听增强。头位前倾或偏向健侧时,因积液离开蜗传,听力可暂时改善(变位性听力改善)。积液粘稠时,听力可不因头位变动而改变。小儿常对声音反应迟钝,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成绩下降而由家长领来就医。如一耳患病,另耳听力正常,可长期不被觉察,而于体检时始被发现。
2、耳痛:急性者可有隐隐耳痛,常为患者的第一症状,可为持续性,亦可为抽痛。慢性者耳痛不明显。本病常伴有耳内闭塞或闷胀感,按压耳屏后可暂时减轻。
3、耳鸣:多为低调间歇性,如“劈啪”声,嗡嗡声及流水声等。当头部运动或打呵欠、擤鼻时,耳内可出现气过水声。
1、药物治疗。多用做辅助治疗,药物治疗简单,但并不适用所有类型中耳炎。且药物治疗中耳炎难于彻底治愈,常年累月的服用药物也是一笔不小的开销。更重要的是还会产生赖药性和副作用,可以说是得不偿失。
2、滴耳液。最常见的就是滴耳液了,号称滴一滴就解决中耳炎烦恼,用过的患者基本都知道滴耳液只是能暂时缓解中耳炎不适症状,一段时间中耳炎就又回来了,长时间反复还容易引起耳膜穿孔,造成听力下降,耳鸣,耳聋,眩晕等。
3、微创手术。当下的微创手术治疗中耳炎,是在耳后切口上方用拉钩提起皮肤和皮下组织微创,虽然不容易留疤了,创伤也不大,但是术后因为不同程度的损伤了病灶部位神经组织的正常生理机能,导致恢复慢、有些还可能导致不可逆的后果,同时治疗费用高。
1、耳朵发炎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所以父母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为孩子选择敏感的抗生素,一般多采用青霉素及青霉素族,切不可盲目乱用抗生素。给药途径多选择静脉点滴,这可以使药物更快地到达病灶,发挥作用。
2、我们往耳朵里面滴药也是治疗耳朵发炎比较重要的办法 ,滴药能够直接在病灶局部起作用,能够使得药物得到充分的发挥。
在给孩子滴药的时候,可以让他侧卧在床上,或坐在椅子上,头向一侧偏斜,然后进行滴药。
孩子的外耳道有一定的倾斜度,所以在滴药前应将耳道拉直,以便药液顺利流入耳道。滴入药液后,要用手指轻压孩子的耳屏数次,使药液到达患处。
4、如果孩子的耳朵有出脓的现象,应先用3%双氧水清洁他的耳道,然后再滴药。孩子滴药后要侧卧,待药液渗入组织后再起来活动。
5、我们再给宝宝滴耳药之前是需要注意的:药液的温度要和我们的体温差不多,如果太冷的话,就要稍微加热下,以防宝宝在药物滴到耳朵里面会有现恶心、呕吐的不良反应出现。
此外,滴药的滴管不要接触外耳道壁,以免造成污染。
6、时刻保持孩子外耳道及耳前皮肤的清洁,如果有脓性分泌物,要及时清理。
7、如果孩子患的是慢性中耳炎,经上述治疗仍不见好,且脓有恶臭,耳后红肿疼痛,说明有可能合并乳突炎,要及时带孩子到医院诊治,必要时需拍片。如果是慢性乳突炎还需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