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7-24 12:21 来源:网友分享
耳朵发炎可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 前者由病毒或细菌引起,后者多是由于咽鼓管受到阻塞所致。 中耳炎可在单耳或双耳一齐发生,亦是儿童听觉受损的常见原因。
急性耳朵发炎通常由于感冒、敏感反应或上呼吸道感染,并有细菌或痛毒在中耳滋生,引致脓和黏液在鼓膜后积聚,由于脓液在中耳内积聚,耳鼓因此不能随意振动,引起耳痛、耳鼓红肿及阻碍听觉。
有时,耳鼓破裂,脓会排出耳外,但较常见的是,脓和黏液因咽鼓管肿胀和发炎而留在中耳内,称为带有渗液的中耳炎或浆液性耳朵发炎。 在急性感染消退后,渗液常会留下,成为慢性病患,持续数个星期、数月至数年不退。 这样会导致孩子急性感染经常复发,甚至听声音亦会有困难。
中耳朵发炎属于严重疾病,可对听觉造成损害及影响学习能力,甚至阻延言语发展。 此外,中耳炎亦可扩散至头部内的邻近组织,因此,我们必须懂得辨认耳朵发炎的症状,并立即延医诊治。
1、保持正确的哺乳姿势
有的妈妈习惯躺在床上给宝宝喂奶,觉得这样不会累而且宝宝吃饱奶后直接就睡了,其实这样喂奶很容易让乳汁流入宝宝的耳中。因此,每次喂奶时要将宝宝斜抱起,不要让宝宝吃的太多太急,喂奶后要将其竖起,轻拍背部,使胃内气体排出,以免溢奶。如果宝宝溢奶,赶紧把宝宝抱起来,让他侧头将奶吐出来,或是把宝宝竖起来,防止奶流到咽鼓管里头去。
2、不要让宝宝躺着吃奶瓶
用奶瓶喂宝宝吃奶时,不要图省事让宝宝呈仰卧姿势吃奶,这种姿势很容易造成宝宝呛奶,另外由于宝宝胃部结构的特殊性,仰卧时很容易造成奶水在胃里滞留,导致吐奶。这种情况,都很容易让奶流到咽鼓管中,进入中耳引起发炎。
正确的姿势是抱起宝宝喂奶,让宝宝的身体处于45度左右的倾斜状态,胃里的奶液自然流入小肠,这样就能有效减少吐奶的几率。另外,为宝宝挑选奶嘴时也要注意,奶嘴的洞口太大会造成液体流速过快,宝宝大口吞咽的同时会吸入过多空气,导致吐奶。每次喂奶后,都要记得帮宝宝拍嗝,防止吐奶。
3、积极治疗呼吸道及鼻咽部感染
爸爸妈妈要重视对宝宝呼吸道疾病及鼻咽部感染的治疗,比如感冒、鼻炎、咽炎等,而某些传染病如麻疹、猩红热、流感等常常会引起鼻咽部的分泌物增多,当鼻咽部存在大量细菌的时候,这些病原体就很容易进入耳部。另外,如果宝宝得了急性中耳炎一定要彻底治疗,不要觉得吃了几天药后症状得到缓解就轻率的停药,中途停止治疗是急性中耳炎长期不愈甚至转为慢性的原因之一。
4、不要乱给宝宝掏耳朵
平时给宝宝掏耳朵时要格外小心,避免不小心损伤外耳道黏膜或鼓膜导致感染,而蔓延到中耳发生炎症。给宝宝洗澡时,要注意不要让洗澡水进到宝宝的耳朵里,如果进了水要及时用棉签轻轻的擦拭。
一、耳朵发炎患者宜食用:
1、中耳炎患者补充适量的胡萝卜素和维生素C,可以帮助抵抗病毒感染,但不可过量。
2、茄子性凉,味甘,能清热凉血、消肿解毒,还含有大量的维生素C,有抗感染的功效。
3、芥菜能够解毒防癌、抗菌消肿,有利于中耳炎患者的康复。
4、丝瓜有清热败火、解毒消肿的功效,对中耳炎有缓解功效。
5、鲫鱼可利水除湿、维持细胞活性,有助于中耳炎患者的康复。
二、耳朵发炎患者忌食用:
1、肉桂易上火,中耳炎患者忌食。
2、辣椒属于辛辣食品,可使内热加重,食用后会使病情加重。
3、花椒属刺激性的食物,食用后会加重病情,故不宜食用。
4、牛肉具有一定的致敏因素,可使人体发生过敏反应,使中耳炎的症状加重。
5、肥肉易聚湿生痰,助热化火,可使体内湿热内盛,中耳炎症状加深。
1、及时去医院
宝宝得了发生耳朵发炎后一定要看医生,遵医瞩认真治疗,不能自行服消炎药而使宝宝未得到彻底治疗而留下隐患。中耳炎如果治疗不及时,尤其是婴幼儿期的宝宝机体抵抗力低,中耳炎可以向附近器官扩展,如引起乳突炎甚至颅内感染等严重后果。因此要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
2、按医嘱治疗
耳朵发炎主要治疗方案是选择有效的抗生素药物,常用青霉素、红霉素、阿奇霉素、头孢霉素等,要求剂量足够、疗程至少1周以上。其他尚有耳朵局部的处理措施,如清洗、引流脓液、耳用抗生素药物滴剂和少量耳用粉剂等。
3、早发现早治疗
耳朵发炎多数是能治好的,即在合理治疗和护理下能够完全痊愈,但如果发现太晚,不仅会出现刚才讲的感染扩散的危险外,由于治疗延误,还会遗留听力下降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