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耳朵的保健方法有哪些 哪些是保护幼儿耳朵的注意事项_

2017-03-09 18:09 来源:网友分享

一、幼儿耳朵该如何保健

  1、教育应由儿童开始。很多小孩子经常都会将细小物件塞入自已的耳朵中。当遇到这些情况时,父母应保持镇定,然后立即带同小孩去看医生。父母应教导儿童不要乱塞东西入耳,亦不可试图自行替小孩挖出异物,以免引起外耳道炎或鼓膜穿孔。

  2、耳朵的清洁。耳垢是一种天然保护外耳道的分泌物,毋须特别清理,只要清洗耳廓便可。不要以为棉花棒是较佳的洁耳工具,其实这只会将大部份耳垢推得更深入耳孔,形成崁塞,而棉花球也可能遗留在耳道内。洗头或沐浴时可用棉花球塞耳,防止污水流入耳道。

  3、噪音环境。当人在每周超过四十小时及处於八十五至九十分贝的环境下而又没有作保护措施;或暴露於突然爆发极大的响声,都会毁坏耳蜗的精密细胞,造成声震损伤,我们可掩耳或戴上特制的耳朵保护器。

  4、耳朵的治疗。既然耳朵是一个重要的器官,在下列情况下,我们应尽早找医生治疗。例如:流脓或出血,因异物入耳而感疼痛,长期耳痛不止,突然丧失听觉,耳鸣及头晕。当察觉耳朵有毛病时,应该去看医生,切勿自行购买耳药水滴在患处,以免因药物不当而令病情更趋恶化。

  5、小儿期如何防聋。感染性耳聋是婴幼儿时期常见多发病,其中以小儿渗出性中耳炎导致的传导性聋及由于腮腺炎、高热等疾病导致的感觉神经性聋最为常见。小儿期耳聋早期多不易发现,特别是感染期经常使用氧基本甙类抗生素进行治疗更容易发生耳聋。所以预防感染,科学用药是重要的防聋措施。

二、保护耳朵的注意事项

  母亲喂奶要注意姿势 宝宝的耳咽管较成人短且平直,呛奶或吐奶时,奶汁有可能经此管道潜入中耳,诱发中耳炎。故喂奶时应保持孩子头部稍高的姿势,喂奶后应继续保持这种体位片刻,不要立即放平。

  户外活动学会护耳 孩子户外活动,一要防晒防冻防风,二要防范外力与碰撞。具体防护措施要根据天气和环境的情况来决定,如太阳光线很强,不妨戴一顶遮挡耳部的遮阳帽,或在耳部涂抹少许的防晒霜等。

  注意睡觉姿势 孩子侧卧时,莫让耳廓扭卷受压。

  正确擤鼻涕 若孩子伤风或患有鼻炎,千万别捏着鼻子两侧一起擤,否则压力太大,带菌的鼻涕会乘机通过耳咽管潜入中耳,诱发炎症。正确的做法是,用干净手帕或餐巾纸轻轻地揩去鼻涕等分泌物;大孩子则要教会他自己擤鼻涕的方法:交替用手将左右鼻翼压向鼻中隔,以擤出对侧鼻子里的鼻涕。

  莫打孩子 尤其不要用手掌掴孩子的耳光,否则可能伤及耳膜,或令耳骨移位,导致听力损伤。

  及早矫正畸形 孩子出生有畸形,比如裂颚,可能影响耳咽管的功能,导致中耳积水,应在2岁前予以手术矫正。

  防病 一些疾病可影响耳的健康。感冒就是是引起中耳炎的一大罪魁(75%的中耳炎系感冒作祟),故防止中耳炎的最好办法莫过于预防感冒。其次,麻疹、腮腺炎、风疹等急性传染病也是中耳炎的导火线,应该按时接种疫苗,防止这几种传染病上身。

  不要让水流入耳道内 洗澡或游泳时若耳内灌了水,应及时用棉签或棉球蘸出耳内的污水。

三、如何给幼儿清洗耳朵

  1、先在一个小皂盒里,把婴儿皂搓出泡沫来。

  2、先洗宝宝的耳后和耳廓部位。让小宝宝躺卧在大床上,妈妈跪坐在宝宝头的一旁,或让宝宝躺在婴儿床里,妈妈坐在婴儿床的一边。

  3、然后,妈妈把一只手掌轻轻地放在宝宝的一侧脸颊上,使宝宝的脸朝向一边。

  4、妈妈另一只手的手指蘸取一点皂液,用手指像按摩一样轻轻地揉搓耳后和耳廓部位,把污垢充分揉开。

  5、再用已准备好的拧干纱布擦拭,直到擦干净为止。

  6、耳朵入口处用消毒棉做成的棉条轻轻擦拭。

  7、清洗时要小心,千万别让水灌进宝宝的外耳道,以免中耳发炎。

  另外,妈妈在给宝宝洗澡时,洗澡水总是很容易进入耳朵内,液体常在宝宝的中耳积聚。另一种情况是感冒后,有些液体常在中耳积聚,如果细菌感染这些积聚的液体,很容易就引起耳朵疼痛、宝宝哭叫不安、发热等症状,容易导致急性中耳炎。

四、幼儿耳朵常出现的疾病有哪些

  (1)外耳道疖。发生于外耳道软骨部,为软骨部皮肤的皮囊或皮脂腺因葡萄球菌等细菌感染的结果,挖伤是最常见的原因之一。其临床以剧烈耳痛为主,可放射至同侧头部,在张口咀嚼、打呵欠时疼痛加重,主要因为下领关节运动时,外耳软骨部受压所致。检查外耳道时,可看到耳朵内有突起的小疖,初起红肿,触之较硬,触痛明显,按压耳屏或牵拉耳廓时疼痛加剧,有时可引起耳前或耳后淋巴结肿胀。

  (2)外耳道耵聍栓塞。主要是外耳道内充满耵聍,可使听力减退,压迫鼓膜可引起耳鸣、眩晕,刺激外耳道后壁的迷走神经耳支,可引起反射性咳嗽。耵聍遇水膨胀时可致突聋,刺激外耳道皮肤并可诱发炎症,从而引起外耳道糜烂、疼痛,甚至流脓。

  (3)急性中耳炎。急性上呼吸道炎症及咽部淋巴组织的急性炎症等,皆可引起耳咽管口及软骨段黏膜发生充血、肿胀而致阻塞,炎症甚至可延及骨段或鼓室黏膜。主要症状是发热、耳痛、听力减退等。凡是发现小儿哭吵不止、抓耳挠腮的,就应该想到本病。

  (4)弥漫性外耳道炎。原因是耳内水液未清除干净,使皮肤受浸渍,肿胀,破裂而导致感染。如炎症累及鼓膜,则听力下降,并有耳鸣、耳道红肿,有黏稠渗出物,耳周淋巴结肿大且有压痛。

  (5)急性鼓膜炎。多为外耳道急性感染蔓延波及鼓膜,或因异物、腐蚀性物质或强烈药物损伤刺激鼓膜所引起。其临床表现有耳部剧痛,有时体温微升,有轻度听力障碍,并伴有耳鸣。检查时鼓膜边缘及锤骨柄充血,呈红色或淡红色,一般鼓膜上部较明显。继而可见上皮增生、脱落。

部分文章源于网友分享,本站尊重原创,如有侵权,本站将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育儿指南向日葵 实时聚焦 行业新闻 热点推荐
快问号
  • 宝宝护士权威的孕育资讯,帮助家长呵护宝宝健康
  • 医说健康为您讲解人们最关心的健康养生话题,让您轻松掌握健康养生小常识。
  • 葩姐减肥肥肉三层非一日之功,葩姐教你用正确的方法迈出减肥第一步!
  • 揭秘君谣言似妖,小倩姥姥。辟谣除妖,不在山高
  • 漫说健康用漫画阐述健康,让医学也能性感起来!
曝光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