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2-16 10:53 来源:网友分享
据诺贝尔奖官网的最新消息,瑞典斯德哥尔摩当地时间3日,2016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日本分子细胞生物学家大隅良典(yoshinori ohsumi),以表彰他发现了细胞自噬的机制,奖金800万瑞典克朗(约合人民币625万元)。
诺贝尔官网介绍道,大隅良典这一发现不仅使我们开始理解细胞是如何回收其内容物的。更让我们理解了许多生理过程中自噬的重要性,例如适应饥饿或应对病毒感染。另外研究发现自噬基因的突变可以导致疾病,如癌症和神经系统疾病。
自噬是一个由比利时生物化学家christian de duve教授在1963年杜撰出的词,从字面意思上看,就是自己吃自己的意思。它被用来形容细胞中一种奇妙的现象——在特定的条件下,细胞会消化掉内部的蛋白、细胞膜或细胞器。
几种情况会导致自噬现象的发生:第一种情况是异源自噬。当一些感染性的粒子进入细胞后,细胞就会启动自噬程序,清除异物。这在细胞消灭病原体上有着重要意义;第二种情况是细胞的自我修复。在运作一定时间后,一些细胞器会出现受损。自噬能够“吃掉”这些旧的细胞器,并把消化后产生的大分子原料用于新细胞器的合成。
可想而知,自噬过程倘若无法充分完成,就会导致多种疾病。这些疾病包括癌症、帕金森症、阿兹海默症、以及心肌病。
大隅教授在上个世纪80年代末,曾经使用一种微生物酶,成功用显微镜观察到了细胞内的自噬过程,但是这种现象的具体机制一直未能探明。随后,大隅良典教授决定进行突变株的筛选,并在1993年找到了一批和自噬有关的酵母突变体。4年后,大隅良典教授的团队成功克隆出了atg1基因(即autophagy related gene)。之后,又有30多个atg基因被人类找到。之后,和自噬有关的信号通路才得以被阐明。
具体成果已于2016年7月11日刊载在美国知名科学杂志《developmental cell 》上。
相关链接:2015年中国科学家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成为亚洲第一位获得这一奖项的女性科学家,也让这一奖项更为中国人所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