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9-21 10:01 来源:网友分享
2016年09月20日讯 9月19日,被称为中国民间诺奖的“未来科学大奖”在北京揭晓,这个去年在北京建立的非盈利组织未来论坛(Future Forum)宣布,来自中国香港大学的病理学家卢煜明获得生命科学奖,研究者卢煜明发现,来自胎儿的DNA能够从母体的的血液中获取,这项研究发现或为未来广泛使用无创诊断来筛查孕妇血液,从而观察是否婴儿患诸如唐氏综合症等障碍提供了一定的希望,目前来自深圳的华大基因公司基于这项研究发现进行了超过100万项筛查。
与此同时,来自清华大学的教授薛其坤获得了物理科学奖,他在物质界面发现了高温超导电性,同时还发现了量子化反常霍尔效应,这种效应是在低温下导体中出现的罕见的电子有序运动现象,研究者薛其坤进行的这项研究属于拓扑绝缘体研究的新兴领域;两位研究者均获得了100万美元的奖励。
研究者薛其坤表示,我将会同进行这项研究做出贡献的同事分享将近,而卢煜明教授则表示,他并没有时间去考虑该如何处理这些奖金,但他会利用部分奖金来邀请家人、朋友和同事到颁奖典礼现场,随后他还说道,一切发生地都如此之快。
未来论坛的组织者强调道,由百度公司董事长李彦宏和多个企业的董事长资助的这项奖励是基于公平和独立的选择,过去政府赞助的奖项和捐款往往会引发很多争议和糟糕的管理;中国的媒体将这项奖励比喻为中国的“诺贝尔奖”,每年中国的陪审员都会选出获奖者,而且奖励只授予给在中国大陆、中国香港、中国澳门和台湾地区的科学家,每年授予的研究领域都会改变,最多有5名科学家可以分享此项奖励。
研究者卢煜明说道,高额的奖励将会为中国新一代的学生进行科学探索提供更多的支持,科学发现的故事往往可以作为一种强大的工具来唤醒学生们对科学研究的追求;沃森和克里克发现了DNA也是因为他们在年轻的时候受到了很大的启发。去年中国中医科学院的药理学家屠呦呦获得了中国第一个科学界的诺贝尔奖,她苦心研究青蒿素40多年,于是同时科学界也引发了一定争论,即为何中国没有出现更多的诺贝尔奖获得者,是否中国当前的科研资助系统能够鼓励更多科学家去为诺贝尔奖而努力。
研究者指出,相比拥有100多年历史的世界级诺贝尔奖而言,“中国的诺贝尔奖”就好像第一年开花的幼小植物一样,研究者们希望随着时间延续,这项未来科学的奖项能够拥有一定的地位,并且成为很多科学家竞相追求的一项荣誉。当然来自中国其它地区的一些奖项也可以同诺贝尔奖“匹敌”,比如台湾的唐奖和邵逸夫奖,这些奖项被授予给全球从事科学研究的研究者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