唏嘘!又一位35岁“青年千人计划”教授病逝,请保重身体吧!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2016-10-08 10:51 来源:网友分享

  2016年10月02日讯 9月28日从北京师范大学化学学院确认,该院教授、2015年中组部“青年千人计划”获得者何智,因腹壁转移腺癌疾病医治无效,于2016年9月24日凌晨1点45分在北京逝世,终年35岁。

  何智的研究方向是有机合成,其中涉及元素有机化学、自由基化学、过渡金属催化、技术化学等前沿领域,近6年在J. Am. Chem. Soc.、Angew. Chem. Int. Ed.等国际化学期刊发表6篇代表性论文。2015年2月,何智入选中组部“青年千人计划”,同年5月,到北京师范大学化学学院工作。这一届的“青年千人计划”共有2241名申报人,何智成为最终入选的667人之一。

  “青年千人计划”即青年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从2011年开始,该计划每年引进400名左右海外优秀青年人才,至2015年共引进2000人,为今后10-20年中国科技、产业的跨越式发展提供支撑。

  令人唏嘘的是,根据何智课题组的英文网站显示,2006年-2008年,因癌症去世的他曾陆续在加拿大安大略癌症研究所、奥贝泰克药物化学有限公司和NPS制药公司担任助理研究员一职,从事药物研究。据悉,何智2003年从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获得学士学位,后赴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化学系求学,分别在2006年和2012年获得硕士和博士学位。此后,2012年-2015年,他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直至入选“青年千人计划”回国。

  据北京师范大学化学学院的官网新闻显示,2015年9月,刚入职几个月的何智成为入学新生的班主任之一。回国一年多时间,何智正处于招兵买马,筹备实验室的阶段,在校网的个人主页上还留有招生信息,课题组的英文网站也尚未建设完善。

  在一封网上流传的,落款为何智教授治丧委员会的讣告里,这样评价何智教授生前:“工作勤奋努力,为人朴实谦和,对学生热心认真”,同时表示:“他的不幸去世是化学学院的重大损失”。

  在网络问答社区“知乎”上,一位北京师范大学化学系的网友在近日开设了一个话题:“年轻学者突然去世,他未开始的事情意义何在?”这位网友是何智教授的学生,她写道:“(何智是)大学班主任,35岁,刚建立起实验室,去年来我们学校,今年开学,突然去世。”并写道:“他是真的热爱他的事业,但是感觉一切都未来得及完成。”她说,何智热爱化学,是“真真正正那种对实验室的学生、对班里的学生都特别负责(的人)”。在这位学生的描述中,何智有美好的家庭,会骑自行车上班,爱穿格子衬衫,碰到他会觉得像本科生,而不是一位教授。何智还会督促学生锻炼身体,但不料自己最终因病逝世。

  一个多月前,另一位“青年千人计划”获得者、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所研究员赵永芳因突发急病突然离世。青年科研工作者的健康问题近来被人们越来越提及。有媒体报道,据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公布的调查显示,科技工作者平均每日工作时长为8.6小时,最长工作时间每天16小时,其中,博士学历的科技工作者每日平均工作时间最长,为9.29小时,每周的运动时间不到5小时,明显少于其他学历群体的运动时间。

  现节录夏循祥老师文章《你以为大学教师工作时间很自由、很轻松?Too young, too simple》,近距离了解青年教师的日常。

  和每天朝九晚五的上班族比较起来,中大教师每年220-290学时的工作量,真是少得可怜。然而,内行人都知道,大学教师的工作几乎是全天候的,尤其是人文社会科学领域,教学和科研背后都需要大量的隐性时间。“影子工作”①指的是消费者使已购商品变为可用物品的任何劳动。这个概念运用到大学教师身上,就包括青年教师成长为好教师、好学者的任何工作和时间。

  就我5年的教学经验来说,备一门新课,每一个教学时间至少需要6-10倍的课程准备。而一门课只有开到3-5次以上,才会成为一门成熟的课程,在教案方面不用大动干戈也能够讲得自圆其说。而认真的教师,依然需要3-6倍的备课时间。也就是说,上述看起来少得可怜的教学时间其实需要3-10倍的“影子工作”。何况,大部分青年教师的年工作量都超过规定工作量一倍以上。2015年7月-2016年6月的考核年度,我可以计算的工作量已经是198小时,而下学期还有三门课(144学时)和50个学时的论文指导任务(5名本科生毕业论文和5名大三的学年论文)。系里其他同事的工作量也都是严重超标,我肯定不是最多的那个。按上述计算法,我这一年的工作量将在392*3-10=1176--3920之间(有一门课对我而言是新课)。而上班族即使不休年假,每年的工作时间大概是1992小时【52周*5天-11天公共假期)*8小时】。

  此外,科研需要的时间更多。大部分自然科学的学者们需要大量的实验室工作。而人文社会科学的教师虽然不用被实验室固定,但要想成为一名好的学者,必须通过持久的大量阅读、调查以及无时不刻的思考和写作。阅读将体现在文献综述方面,调查获得的资料将为这些阅读和思考赋予生命。也就是说,只有靠近学校和尽可能地呆在学校,大学教师才会更好地利用校园里的实验室和资料室。我的工作合同要求每年发表一篇CSSCI期刊文章,从写作到顺利发表,所需时间按100小时算并不为过。何况并不是每篇文章都能发表。

  除了教学与科研,大学教师们还有一些学校与社会事务,比如作为学生活动的指导教师、评委、评审,以及随时接受学生(及家长)咨询。担任班主任、硕博士导师的教师们虽然有工作量可以计算,但除了少数人,实际工作量基本上都会超标。还有部分教师要担任行政职务,填表、写报告、组织会议、排课等决策也需要很多时间。有的教师还会自己利用业余时间组织同学们开读书会。

  另外一项很耗时间的事务就是报销。报销并不一定意味着“有钱花”,而是大量的实际工作。比如我所在的人类学系,每年都有为期一个月的田野调查,是一门必修课。每个教师负责带领6-10位同学去全国各地的农村调查,全天候地陪着(指导)学生进行实习并且负责衣食住行的统筹和报销,并且在事后指导每位学生写出一份3万字以上的田野实习报告(论文)。农村吃住基本上都没有发票;交通耗时较长但学生们不愿意乘坐硬座(学校只能报销硬座);还需要“招呼”好当地的“话事人”;向导和翻译的劳务费也只能打白条;这些都不符合现行的财务制度。所以有社会实践课程的教师们常常面临着一个两难的选择:一方面自己需要通过实践课程来教学相长,一方面又要面对着令人绝望的报销制度。一个不小心,会影响你整年的心情。2014年我带的暑期实习,收集到了所有能够收集的发票,但财务处就是不认可,到现在还没有处理完,导致这两年每到年终我的个人账户就被封杀。去年底,我还因此被学校白白收回了个人项目的6000多元。今年我只能借用其他同事的账户才能报销其他的差旅费。

  好吧,我说的是,大学教师其实是没有“下班”这个概念的,只有在家还是在办公室(实验室)的区分。我们需要几乎所有的时间来使自己成为一个好教师、好学者。我曾经开玩笑说,“我的假期都是假的”--连女教师休产假落下的工作量同样要补回来!这也是很多大学教师都很宅的原因。当然,混到大牛级别,就不用这么辛苦了。所以普通市民看到牛人们到处演讲、开会、作报告的轻松自在,绝不是大学教师们的常态。

  一个对教学负责并且处于学术成长期的大学教师最宝贵的就是时间,他们的工作绝不是朝九晚五就可以解决的,而是靠自觉和自我剥削来完善自己。

部分文章源于网友分享,本站尊重原创,如有侵权,本站将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国内新闻 实时聚焦 行业新闻 热点推荐
快问号
  • 宝宝护士权威的孕育资讯,帮助家长呵护宝宝健康
  • 医说健康为您讲解人们最关心的健康养生话题,让您轻松掌握健康养生小常识。
  • 葩姐减肥肥肉三层非一日之功,葩姐教你用正确的方法迈出减肥第一步!
  • 揭秘君谣言似妖,小倩姥姥。辟谣除妖,不在山高
  • 漫说健康用漫画阐述健康,让医学也能性感起来!
曝光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