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孔肯雅热来了,看看什么是输入性基孔肯雅热病

2016-11-03 21:29 来源:网友分享

  

  上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9月1日发布消息称,一名从上海入境的印度籍人士被确诊为口岸输入性基孔肯雅热病毒感染病例,这是上海口岸发现的首例输入性基孔肯雅热病例。

  自2008年我国大陆地区发现首例输入性基孔肯雅热病例以来,虽偶有输入性病例和本土病例出现,但未曾发生大规模聚集性疫情。相关专家表示,该病与登革热相似,白纹伊蚊是主要传播媒介,大部分患者症状较轻,病死率很低,公众不必恐慌,但仍需做好爱国卫生工作,尤其是东南沿海地区,虽已入秋,防蚊灭蚊不可松懈。

据悉,该名旅客乘坐航班ai348于8月20日晚8:20从印度德里飞抵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入境时并无不适,且红外测温显示体温低于36.2℃,未超过报警值。入境后,该名旅客出现发热、皮疹、关节痛等症状,并前往上海天坛普华医院就诊。经检测和复核,患者被确诊为基孔肯雅热。患者随后被转送至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按《基孔肯雅热诊断和治疗方案》进一步医治,患者已于8月30日出院。

  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教授卢洪洲介绍,基孔肯雅热病毒是一种核糖核酸(rna)病毒,该病最早的暴发记录是1952年在坦桑尼亚南部地区,“基孔肯雅”这个名称音译自坦桑尼亚当地土语,意思是“屈肢痛”,形容病人因严重的关节疼痛而蜷缩着身体的特征体态。

  “虽然听上去很拗口,但与我们熟知的登革热非常相似。”卢洪洲说。基孔肯雅热病毒与登革热病毒都是通过白纹伊蚊和埃及伊蚊传播。在症状上,均表现为发热、皮疹以及躯体疼痛。“区别仅在于基孔肯雅热发热期较短,关节疼痛更为明显且持续时间较长。”由于临床症状极为相似,二者的鉴别有赖于实验室特异性检测。

  卢洪洲说,目前针对基孔肯雅热没有特异性药物,治疗方法主要是减轻关节疼痛等对症治疗,也没有基孔肯雅热疫苗可以用于预防。但他同时表示,大多数基孔肯雅热患者可以痊愈,死亡率很低,公众不必恐慌,“虽有记录,但患者同时感染登革热和基孔肯雅热的几率很低。”卢洪洲说。

  卢洪洲表示,预防基孔肯雅热,主要依靠爱国卫生工作,尤其是东南沿海地区,仍做好防蚊灭蚊,“比如在家里搞一次大扫除,全面清除积水等蚊虫孳生地,外出到植物茂密的地方,最好穿上长衣长裤,涂避蚊药水。”

部分文章源于网友分享,本站尊重原创,如有侵权,本站将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国内新闻 实时聚焦 行业新闻 热点推荐
快问号
  • 宝宝护士权威的孕育资讯,帮助家长呵护宝宝健康
  • 医说健康为您讲解人们最关心的健康养生话题,让您轻松掌握健康养生小常识。
  • 葩姐减肥肥肉三层非一日之功,葩姐教你用正确的方法迈出减肥第一步!
  • 揭秘君谣言似妖,小倩姥姥。辟谣除妖,不在山高
  • 漫说健康用漫画阐述健康,让医学也能性感起来!
曝光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