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2-07 22:21 来源:网友分享
女人怀孕时间长达十个月,这期间难免会出现感冒或者其他小疾病,一般来说妊娠后,孕妇体内酶有一定的改变,对某些药物的代谢过程有一定的影响。药物不易解毒和排泄,可有蓄积性中毒,在孕早期胎器官形成时,药物对胎儿有一定的影响,所以建议不要服用药物。但是如果选择硬抗过去,对胎儿来说也是非常不利的。面临这种两难选择时,应该怎么办呢?来看看孕妇用药要注意哪些事项吧
1、孕妇不要随便使用非处方药,一切用药都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能确保择对胚胎、胎儿危害小的药物。
2、应按照最少有效剂量、最短有效疗程使用,避免盲目大剂量、长时间使用,避免联合用药,非病情必需,尽量避免在妊娠早期用药。
3、用药前应详细阅读《药物说明书》,尽量不用孕产妇慎用“和孕产妇禁忌”的药,如可以局部用药有效的,应避免全身用药。
4、如母亲的疾病使胎儿染病时,应选用胎儿、羊水的药物浓度与母体的药物浓度相接近的安全的药物,母子同治。
5、应使用多年广泛应用于孕妇的药物,尽量避免使用尚难确定对胚胎、胎儿、新生儿有无不良影响的药物,仅有理论上评价的药物慎用。
6、近临产期或分娩期用药时,要考虑药物通过胎盘而对生产时的胎儿及出生后的新生儿的影响。
7、可以通过DNA检测技术来区别、掌握在此期间能够安全使用何种药物。
一般来说妊娠后,孕妇体内酶有一定的改变,对某些药物的代谢过程有一定的影响。药物不易解毒和排泄,可有蓄积性中毒,在孕早期胎器官形成时,药物对胎儿有一定的影响,而且在孕期的不同阶段,药物的影响表现不同。
1、受精后1-2周:药物对胚胎的影响是全或无,即要么没有影响,要么有影响导致流产,一般不会导致胎儿畸形,因此在当你在不知道是否怀孕的孕前或早孕时期服用药物,一般不会对胎儿有太大影响,不必过分担心,也不必因此做人工流产。
2、受精后3-8周(即停经5-10 周):称为致畸敏感期,是胚胎各器官分化形成时期,极易受药物等外界因素影响而导致胎儿畸形,此时期不必用药时果断不用,包括一般保健品、滋补药。如必须用药,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谨慎安全用药。如有服药史,可在怀孕16-20 周进行产前诊断(包括B超),进一步了解胎儿生长发育情况及排除胎儿畸形。
3、孕中晚期:这一时期是胎儿的器官基本分化完成,并继续生长。这段时间药物致畸的可能性大大下降,但是有些药物仍可能影响胎儿的正常发育。
4、分娩前:孕妇最后1周用药应非凡注重,因为胎儿成为新生婴儿时,体内的代谢系统不完善,还不能迅速而有效地处理和消除药物,药物可能在婴儿体内蓄积并产生药物过量的表现。如痢特灵会抑制新生儿的造血功能、造成黄疸、溶血性贫血等;还有的能使新生儿产生低血糖,甚至有的还会导致胎儿死亡。
1、抗生素类药物:如四环素、链霉素、庆大霉素、新霉素等。四环素可抑制骨骼发育;链霉素、庆大霉素类药物可损害胎儿脑神经,导致先天性耳聋,还会损害肾功能;新霉素可导致胎儿骨骼发育异常、先天性白内障以及智力障碍等。
2、镇静催眠类药物:苯妥英钠、安宁等药物,可导致胎儿肢体、面部及脑等的发育异常。
3、激素类药物:如黄体酮、乙烯雌酚、雄激素、炔孕酮、炔雌醇、甲羟孕酮、甲基睾丸素、同化激素等对胎儿亦有致畸作用。
4、抗凝血药物:如双香豆素、肝素、阿司匹林等,可能导致胎儿头畸形,并可诱发胎儿出血性疾病。
5、酚噻嗪类精神药物:抗精神病药物应在医生指导下应用。
6、泻药:妊娠期禁用,以免发生反射性子宫收缩,从而引起流产。
7、甲状腺素和抗甲状腺药物:如他巴唑等,均有致畸作用,应在医生指导下应用。
8、抗癌类药物:如更生霉素、环磷酰胺、塞替派等,可导致无脑儿、脑积水、唇裂、输尿管缺损、四肢及眼部畸形等。
9、中成药:凡说明书上注有“孕妇忌用”或“孕妇慎用”的中成药皆不宜服用。中草药制剂成分复杂,作用机制多种多样,所以孕妇要慎服中成药。
一般来说妊娠后,孕妇体内酶有一定的改变,对某些药物的代谢过程有一定的影响。药物不易解毒和排泄,可有蓄积性中毒,在孕早期胎器官形成时,药物对胎儿有一定的影响,所以建议不要服用药物。准妈妈们不妨来看看孕妇用药禁忌都有哪些,严格遵守,才能避免错误用药而影响自身健康以及胎儿正常发育成长。
1、孕妇要避免随便服用非处方药。很多药物对胚胎和胎儿的健康都有影响,自己胡乱服用处方药,会影响胎儿健康,严重者甚至会导致流畅。
2、避免过量服用药物。医生表示,孕妇用药应该遵循用量尽可能少,服用时间尽可能段的原则,最大程度避免药物对胎儿的健康和发育起到不利的影响。
3、孕妇应该避免联合用药,服用任何药物前都要先咨询医生,非病情必需,尽量避免在妊娠早期用药。
4、禁止服用说明书上明确标明“孕产妇禁忌”的药物,不要拿自己的健康与胎儿做赌注尝试用药。
5、尽量避免使用尚难确定对胚胎、胎儿、新生儿有无不良影响的药物,仅有理论上评价的药物慎用。
6、近临产期或分娩期用药时,要考虑药物通过胎盘而对生产时的胎儿及出生后的新生儿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