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2-23 06:56 来源:网友分享
宁可去买贵的药,“好药”也不愿意去看医生。这是我们这几天看到的一侧的消息在朋友圈中刷屏。一个好无知的做法。
用药,是一个深奥的学问和经验的高度积累,这是医生在判断患者通过改变生活方式不能让疾病好转的情况下使用的干预手段。在众多琳琅满目的药品中挑选适合你当时使用的药品,用量和用法、配伍都是一个高深的学问。这就是我们为啥要看医生的重要原因。也是医生药到病除的价值所在。药品中没有好药,只有适合治病的、能够治好当时的病的药。
在一般情况下,我们去看病多数疾病可以通过改变生活方式来治疗。例如,调整好睡眠质量、适量的运动、改变饮食习惯等。比如,有不少继发性高血压,二型糖尿病患者在改善伙食,减重至正常和改善睡眠或者治疗好“打鼾”后,可以减少甚至是不需要药物干预。在医生判断用这些方式都不可以让疾病控制的情况下才会是使用药物。
大家注意:药品自生没有价值,甚至是有毒,只有在医生合理地使用在合适的病人身上才会产生治疗价值。宁可自己买贵药,也不去看医生的做法是愚昧无知的。
1.遗传因素
与1型糖尿病一样,2型糖尿病有较为明显的家族史。其中某些致病的基因已被确定,有些尚处于研究阶段。
2.环境因素
流行病学研究表明,肥胖、高热量饮食、体力活动不足及增龄是2型糖尿病最主要的环境因素,高血压、血脂异常等因素也会增加患病风险。
3.年龄因素
大多数2型糖尿病于30岁以后发病。在半数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发病时年龄为55岁以上。
4.种族因素
与白种人及亚洲人比较,2型糖尿病更容易在土着美洲人、非洲--美洲人及西班牙人群中发生。
5.生活方式
摄入高热量及结构不合理(高脂肪、高蛋白、低碳水化合物)膳食会导致肥胖,随着体重的增加及缺乏体育运动,胰岛素抵抗会进行性加重,进而导致胰岛素分泌缺陷和2型糖尿病的发生。
导致2型糖尿病的主要诱因包括肥胖、体力活动过少和应激。应激包括紧张、劳累、精神刺激、外伤、手术、分娩、其他重大疾病,以及使用升高血糖的激素等等。由于上述诱因,患者的胰岛素分泌能力及身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逐渐降低,血糖升高,导致糖尿病。
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无法控制人体的遗传因素。但是,我们能对环境因素进行干预,从而降低2型糖尿病的患病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