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3-08 12:03 来源:网友分享
上海中医药大学和上海交大附属儿童医院的一项最新合作研究发现,性早熟女童的代谢模式与正常女童存在明显差异,且体重偏重,并首次报道了肠道菌群参与性早熟的发病过程,以及代谢组学方法在疾病诊断方面的应用前景,这些研究结果为剖析中医药治疗性早熟提供了潜靶点。
性发育提前有隐患
据悉,在全球范围内,性发育提前已是不争的事实,根据北卡罗莱纳大学科学家对三个城市1200名女童的调查,黑人女童在8岁时乳房发育到第二期的比例达43%,白人和西班牙裔8岁女童的比例分别为18%和31%。我国内地的发病率,从十年前的0.5%到现今的5%,也呈现着快速增长趋势。
性早熟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引起儿科专家和公共卫生专家的重视。女孩过早出现乳房发育,甚至月经来潮,而智力和性心理尚未成熟,容易发生社会问题,也给家长造成精神和生活上的负担。另一方面,在性征提早出现的同时,往往伴有骨骼生长加速,患儿虽暂时较同龄小儿高,但由于骨骺提前闭合,成年后身材往往比正常人矮小。典型的真性性早熟患儿,约有半数最终身高不足150厘米。
6种激素与发病相关
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医方证与系统生物学研究中心张永煜教授、贾伟教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的科研人员合作研究,发现性早熟女童的代谢模式与正常女童存在明显差异,且体重偏重,进一步研究发现女童性早熟发病过程与色氨酸、酪氨酸、三羧酸循环等多条代谢通路发生改变直接相关。
实验中还检测到6种与性早熟发病相关的激素,尤其是催乳素(prolactin)、促黄体生成素(luteotropic hormone, lh)、卵泡刺激素(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 fsh)、雌二醇(estradiol, e2)与健康女童相比分别增高了0.7、1.5、1.6和11.5倍。并首次报道了肠道菌群参与性早熟的发病过程,以及代谢组学方法在疾病诊断方面的应用前景。这些研究结果还为剖析中医药治疗性早熟提供了潜靶点。
该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上海市教委“085”学科内涵建设经费资助,研究成果于2011年10月25日在国际权威期刊《molecular and cellular proteomics》杂志上在线刊出,受到业内高度关注和评价。
没有什么太需要注意的,注意日常行为习惯就好。消除病因,抑制性发育直至正常青春期年龄,尽量促使身高达到最终身长,注意情绪变化,必要时进行健康教育和性教育。注意饮食不要营养过剩,注意预防环境的污染。现在的很多蔬菜和禽肉类当中,都含有大量的激素,一些性激素间接进入人体后,会导致儿童性早熟。注意预防。
温馨提示:
女性性早熟中75%~90%为特发性,原因不明,男性中80%以上为颅内占位病变所致。
性早熟是儿科内分泌系统的常见发育异常,是指女童在8岁前,男童在9岁前呈现第二性征发育的异常性疾病。中枢性性早熟(CPP)是缘于下丘脑提前增加了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的分泌和释放量,提前激活性腺轴功能,导致性腺发育和分泌性激素,使内、外生殖器发育和第二性征呈现。CPP又称为GnRH依赖性性早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