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7-14 06:30 来源:网友分享
1.放血止痛
采用拔罐放血的方法治疗,可以将经脉中的瘀滞病邪直接带出,调整闭塞壅阻的现象,经脉畅通了,疼痛也会得到缓解。咽喉疼,偏头疼等病症都可以通过拔罐放血的方法来进行治疗。
2.放血泻火
火热内扰可导致多种病症发生,导致患者出现口舌生疮,肢体肿胀疼痛,烦躁易怒,发热等症状,采用拔罐放血的方法,可以使火热止邪随血而泻,适宜于多种热证治疗。
3.放血消肿止痛
人体由于气滞血涩,导致经络瘀滞时,会造成身体肿胀疼痛的现象发生,采用拔罐放血能直接排除局部经脉中瘀滞的气血与病邪,使经脉恢复畅通,从而达到消肿止痛的目的。
4.止痒作用
痒是风邪存在于血脉之中的表现,故此有“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的治疗原则。放血就是理血调气,使血脉流畅迫而风邪无所留存,达到祛风止痒的作用。
拔罐放血有什么好处?相信大家阅读完文章后已经有深刻的认识,当患者身体有这些病症后可以选择拔罐放血的治疗,但要注意身体不好的时候注意力度和次数,防止皮肤受到损害,会影响患者身体健康,反而对身体有害,而患者做拔罐放血治疗时还要听从医生的安排,不可乱进行治疗。
1.用过的罐子一定要用过氧乙酸溶液浸泡2小时左右,然后清水洗净,使用前要仔细检查罐子,不符合要求、破损的不能用。
2.应注意保持温暖、避开风口,防止受凉,选择清静、光线和冷暖适宜的室内环境为佳。
3.尽可能选择一个自认为舒适的体位姿势,如仰卧位、俯卧位等,如果在拔罐过程中要改变体位,可让他人扶稳罐子后,缓慢改变体位。
4.初次治疗者和体弱、年老、儿童等及易发生意外反应的患者,宜选小罐具,并应随时观察患者的面部表情、颜色,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意外情况,对于饥饿、疲劳、精神紧张、酒后的患者,最好不要拔罐。
5.拔罐的部位和穴位,一般以肌肉丰富,皮下组织充实及毛发较少的部位为宜。 前一次拔罐部位的罐斑未消退之前,不宜在原处拔罐。
6.病情重、病灶深及疼痛性疾患,拔罐时间宜长;病情轻、病灶浅的疾患,拔罐时间宜短。
7.起罐后,皮肤局部潮红、瘙痒,不要乱抓,几小时或数日后即可消失。
8.拔罐过程中如果病人出现头晕、心慌、恶心、呕吐等晕罐现象,切勿惊慌失措,应把病人的上衣扣解开,给热开水喝(可加些糖),注意保暖.
相信一说起拔罐,很多中老年朋友都会对它有聊不完的话题。因为拔罐作为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距今也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文化了,它的科学性和可行性也是非常高的。拔火罐的时间也要掌握好,如果是单单拔火罐的话在10~15分钟,如果与针灸配合的话,一般是先打针灸再拔那时间大概要减少到7、8分钟。 按照医院的治疗频率的话一般是两天一次治疗,见到拔完后颜色有明显改善就可以停止这一疗程的治疗(一般情况下不会超过十次),休息一段时间,如有必要再进行第二个疗程。 相信通过上述我们大家的学习,广大朋友们对上述疑问心中也已经有了更独特的了解和最标准的答案。 当然我也想再提醒一下大家,拔罐并不是每一个人都可以进行操作的,它也需要经过正规的培训学习才能上岗,所以我希望大家在进行这项操作的时候一定要在一些专业的人士指导下实施。
1.拔罐放血是运用皮肤针叩刺皮部,以皮肤红润稍有渗血为好,再将火罐迅速拔在刺血部位的方法。能激发调节脏腑经络功能,达到疏通经络,调和气血,促使机体恢复正常,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2.一种缺乏临床研究的治疗方法,在世界各地的早期医疗历史上大都有所谓的放血疗法。中医的放血疗法是以针刺某些穴位或体表小静脉而放出少量血液的治疗方法。操作时,先行皮肤常规消毒,选用三棱针或粗毫针,速刺速出,针刺入一般不宜过深。常用于中暑、头痛、咽喉肿痛、疔疮、腰痛等。
3.放血拔罐在中医上是调理气血的很好方式,比如体内的湿气过重,可以选择这样的方式来调养自我的气血,比如说自我体内过于燥热,也可以选择这样的方式来调养。很多人可能会有疑惑,这样放血不是会导致贫血吗?其实不然,放出来的血都是废血,后期多吃猪肝补充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