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1-16 20:04 来源:网友分享
全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创议组织(gold)倡议设立世界慢阻肺日,自2002年起,在每年11月第三周的周三举行世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日纪念活动,世界卫生组织也把这一天设立为“世界慢阻肺日”,首次世界慢阻肺日的主题为“提高疾病知晓度”,并提出了“为生命呼吸”的口号。
从1数到120,按照每秒一个的速度,需要两分钟。当你数完120个数字的短暂时间内,有5个人,因为同一个“凶手”,离开了人世。
这个凶手,就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据2010年发布的中国卫生统计年鉴,呼吸系统疾病是导致中国城市和农村居民死亡的第四大原因,而慢阻肺是其中最重要的疾病。我国有超过3800万的患者深受其困扰,其中致残人数达500万~1000万,每年因copd死亡的人数达100万。
警惕呼吸困难和活动能力下降
人们一般认为慢阻肺这种致残致死率较高的疾病,应该会有临床症状。实际上,发现有三分之一的人群没有症状,但是他们已经出现了肺部的功能性改变,甚至结构破坏,慢阻肺病情在不断加剧。
慢阻肺的危险性在于,疾病进展比较隐秘,常不为人察觉,早期症状不明显,因此慢阻肺最大的问题是漏诊和误诊。慢阻肺患者出现气促、呼吸困难等症状时已多属于中晚期,肺通气功能已损害了50%以上,而中晚期慢阻肺发生感染后急性加重、呼吸衰竭的概率明显增加,5年内死亡率可以高达20%~30%。
所以,在所有肺部疾病中,慢阻肺称得上是最“不动声色”的“杀手”。据统计,至少有一半的慢阻肺患者根本没意识到自己患病,导致病情一再贻误。因此,人们如果在爬楼梯、遛狗、做家务时比同龄人更容易出现呼吸困难、活动能力下降的情况,应该及时进行肺功能检查。
肺功能检查是确诊慢阻肺的金标准
今年慢阻肺日的主题是“关爱肺部健康,重视肺功能检查”,从这个口号中我们可以看到肺功能检查的重要性,它是判断慢阻肺的金标准,遗憾的是慢阻肺患者中只有6.5%曾经做过肺功能检查,这个数字在农村仅为2.4%。
测定肺功能是一项简单无痛苦的检查,只需受检者按照指令对着肺功能仪吹几口气,就能客观评价气道阻塞程度。而患者一般都等到出现了活动后气促、呼吸困难等症状后才到医院求诊,但这时病情一般已经到了中晚期,治疗起来难度大大增加。
45岁以上人群应像量血压一样,定期到医院进行肺功能检查。高危人群,如抽烟人士、反复咳痰、气短、长期接触粉尘者、有家族病史者更要警惕,应从40岁就开始检查肺功能。
预防急性加重是慢阻肺主要的治疗目标
目前医学上尚未有彻底治愈慢阻肺的手段,关键的治疗目标之一就是减少发作,预防急性加重。慢阻肺患者发生病症急性加重而住院,是导致死亡率增高的一个重要因素。
聪明的医生通过适当干预来防止疾病的急性发作,而不是在患者发作时才给予治疗;聪明的患者通过坚持合理的药物治疗来防止疾病发作,而不是在发作时才去看急诊。每一次急性加重都会使慢阻肺患者的肺功能进一步下降,加快疾病进程,增加死亡的风险。处于稳定期的慢阻肺患者,一定要坚持长期维持治疗。
据《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发表的名为poet-copd的研究表明,长效抗胆碱能药物思力华(噻托溴铵)和长效β受体解激动剂沙美特罗相比,能使急性加重风险降低17%。口服含硫氰基的药物如羧甲司坦,亦可明显降低慢阻肺的急性发作率。
吸烟是慢阻肺的罪魁祸首
吸烟是慢阻肺重要的危险因素,吸烟人群中13.2%患慢阻肺,不吸烟人群中只有5.1%患此病。与非吸烟者相比,吸烟者呼吸道症状多,肺功能异常率高,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的年下降率快,且与吸烟总量成正比。
吸烟者患慢阻肺比不吸烟者多3~5倍。吸烟量越大、时间越长、吸烟时烟草烟雾吸入气道越深、开始吸烟的年龄越早,患慢阻肺的危险性越大。吸烟可致慢阻肺患者死亡危险增加,在吸烟所致的死亡中,45%死于慢阻肺。
正常人25岁后,肺功能指标每年都在递减, 其中fev1每年下降20毫升,这是自然规律。而40岁以上吸烟的copd患者,fev1每年下降约60毫升,递减速度明显加快,差别明显。这就是吸烟对肺功能下降影响的重要原因。
长期规范用药可降低死亡风险
影响慢阻肺患者日常生活的症状是呼吸困难和活动能力下降,使其生活质量下降。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之一,是许多患者未能长期规范用药。
很多稳定期慢阻肺患者不愿坚持长期规范药物治疗的原因:一是轻敌,二是认为每年药物治疗费用高昂。其实,慢阻肺患者一次急性加重的住院费用明显高于日常使用支气管扩张剂,如噻托溴铵(思力华)一年用药花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全球创议》(gold)中,推荐稳定期慢阻肺患者,根据病情程度规律、规范应用长效支气管舒张剂等药物。
更重要的是,长期坚持规范用药,可大大降低慢阻肺的死亡率。根据欧洲呼吸年会上公布的研究数据,应用噻托溴铵对慢阻肺患者进行长达4年的治疗,可使患者的死亡风险显著下降,几率达16%。
吸入较口服更安全有效
有些患者在长期规范用药过程中存在误区。他们重视口服药,忽视吸入药物使用。而与口服药相比,吸入药物起效快、作用强、安全性高、副作用小,更适合长期使用。相对于吸入药物来说,口服或注射药物进行长期治疗的不良反应更为多见。
主要是避免发病的高危因素。避免或防止粉尘、烟雾及有害气体吸入,特别是戒烟。吸烟是引起COPD最重要的高危因素,戒烟是迄今能证明有效延缓肺功能进行性下降的措施。对于COPD的高危人群应定期进行肺功能监测,以期尽早发现COPD并及时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