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研究发现 害羞可能是大脑两个区域受损所致

2017-06-01 07:08 来源:网友分享

  害羞,是一个人成长过程中常见的一种正常焦虑现象,但如果这种焦虑持久而严重地干扰了正常功能,则会发展为一种心理病态――社交焦虑障碍(社交恐惧症),害羞可能是大脑中两个区域受损所致。

  美国范德堡大学研究人员表示,极度害羞的人在与陌生人交往过程中,反应及行为最缓慢。新研究发现,极度害羞的人无法适应新的社交场景,其原因是大脑杏仁核区域和海马区域无法处理新的刺激源。

  研究人员向害羞性格和非害羞性格的参试者多次重复展示陌生人的面部图片,并同时利用核磁共振成像扫描技术测量了参试者的大脑活动情况。结果发现,非害羞性格的参试者大脑杏仁核和海马区域都表现出“适应”特征。当新面孔出现的时候,其大脑活跃度增强,而熟悉面孔出现时,其大脑活跃度就减弱。而害羞性格参试者则没有出现这种差异。这表明,由于大脑两个关键区域的“过错”,陌生面孔和熟悉面孔对害羞者大脑的刺激几乎没区别。

  新研究负责人,珍妮弗厄巴诺?布莱克福特博士表示,这项新研究有助于进一步理解害羞的神经学机理。对陌生人群或陌生环境熟悉进程缓慢的人更容易害羞,也更容易发生社交恐惧症。而能够很快适应陌生人或陌生环境的人,则更可能积极探索新的社交体验。

部分文章源于网友分享,本站尊重原创,如有侵权,本站将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医药科研 实时聚焦 行业新闻 热点推荐
快问号
  • 宝宝护士权威的孕育资讯,帮助家长呵护宝宝健康
  • 医说健康为您讲解人们最关心的健康养生话题,让您轻松掌握健康养生小常识。
  • 葩姐减肥肥肉三层非一日之功,葩姐教你用正确的方法迈出减肥第一步!
  • 揭秘君谣言似妖,小倩姥姥。辟谣除妖,不在山高
  • 漫说健康用漫画阐述健康,让医学也能性感起来!
曝光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