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证明寨卡病毒垂直传播影响子代脑发育

2016-06-28 11:06 来源:网友分享

  2016年06月27日讯 中科院上海生科院神经科学研究所神经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与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病原生物学和生物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合作,以小鼠为模型研究了寨卡病毒的垂直传播对子代动物脑发育的影响。相关成果在线发表于《细胞研究》杂志。

  寨卡病毒主要由蚊子进行传播。一般认为,感染寨卡病毒只会引起轻微症状,包括发热、全身乏力、红疹、结膜炎,以及少数情况下免疫反应介导的格林巴利综合征。不过,这些症状都是一过性的,因此长期以来寨卡病毒感染并未引起足够重视。但自2015年以来,拉丁美洲寨卡病毒暴发,并伴随大量新生儿出现小头症。今年2月1日,世界卫生组织将寨卡病毒对孕妇的风险列为值得全球关注的公共卫生危机。随后,各国科学家紧急行动起来应对该危机。

  此次研究人员利用军事医学科学院从疫区回国病人身上分离的寨卡病毒株,感染怀孕小鼠。研究发现,其可跨过胎盘屏障,直接靶向胚胎期小鼠的大脑皮层神经前体细胞并抑制其增殖,导致神经前体细胞的耗竭,最终造成大脑皮层面积缩小。同时,病毒感染造成子代动物脑中基因表达网络的紊乱,其中很多小头症相关基因的表达受到影响。

  寨卡病毒简介

  非洲的埃博拉疫情还没有完全结束,美洲就出现了一种虫媒病毒的暴发流行,这种虫媒病毒为寨卡病毒(Zika Virus)。寨卡病毒通过蚊虫叮咬传播。被感染后的常见征状包括发烧、疹子、关节疼痛、肌肉疼痛、头痛和结膜炎(红眼)。其病情通常较温和,征状可持续数日至一周。需要住院治疗的严重病情并不常见。

  临床表现

  寨卡病毒病的潜伏期(从接触到出现症状的时间)尚不清楚,可能为数天。寨卡病毒感染者中,只有约20%会表现轻微症状,典型的症状包括急性起病的低热、斑丘疹、关节疼痛(主要累及手、足小关节)、结膜炎,其他症状包括肌痛、头痛、眼眶痛及无力。另外少见的症状包括腹痛、恶心、呕吐、黏膜溃疡和皮肤瘙痒。症状通常较温和,持续不到一周,需要住院治疗的严重病情并不常见。2013年和2015年分别在法属波利尼西亚和巴西塞卡疫情期间,有报道称寨卡病毒病可能会造成神经和自身免疫系统并发症。

部分文章源于网友分享,本站尊重原创,如有侵权,本站将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医药科研 实时聚焦 行业新闻 热点推荐
快问号
  • 宝宝护士权威的孕育资讯,帮助家长呵护宝宝健康
  • 医说健康为您讲解人们最关心的健康养生话题,让您轻松掌握健康养生小常识。
  • 葩姐减肥肥肉三层非一日之功,葩姐教你用正确的方法迈出减肥第一步!
  • 揭秘君谣言似妖,小倩姥姥。辟谣除妖,不在山高
  • 漫说健康用漫画阐述健康,让医学也能性感起来!
曝光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