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科学家将适应性免疫的起源向前推进1亿年

2016-08-01 10:43 来源:网友分享

  2016年08月01日讯 近日,我国科学家的一项发现将适应性免疫的起源向前推进1亿年,这将改写现行免疫学教科书。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和科技部高技术发展计划和国家重大基础研究发展计划的资助下,中山大学徐安龙教授领导的研究团队发现了6亿年前重组激活基因转座子的“分子活化石”,为“人类抗体重排机制的转座子起源假说”提供了最有力的证据。

  根据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官网的介绍,人体的免疫系统分为两部分:先天的固有免疫和后天可改变的适应性免疫。抗体重排机制就是适应性免疫中,后天能应对无数病源侵害的最关键机制。徐安龙的团队发现文昌鱼保留了决定抗体重排机制的转座子,也就是可自主复制和位移的DNA序列。

  据介绍,这一发现为人类抗体重排的转座子起源假说提供了最强有力和直接的证据,该转座子的发现还为未来利用重排机制设计新的免疫抗体和免疫基因提供了崭新的基因编辑思路和技术。从免疫学的大视野看,该发现将适应性免疫的起源由脊椎动物推前到无脊椎脊索动物文昌鱼,由此向前推进1亿年,这将改写现行免疫学教科书关于适应性免疫起源的观点。

  该研究成果形成论文日前发表在国际生物类著名期刊《细胞》上。

  适应性免疫简介

  特异性免疫(specific immunity)又称获得性免疫或适应性免疫,这种免疫只针对一种病原。是获得免疫经后天感染(病愈或无症状的感染)或人工预防接种(菌苗、疫苗、类毒素、免疫球蛋白等)而使机体获得抵抗感染能力。一般是在微生物等抗原物质刺激后才形成的(免疫球蛋白、免疫淋巴细胞),并能与该抗原起特异性反应。

  T细胞是参与细胞免疫的淋巴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转化为致敏淋巴细胞,并表现出特异性免疫应答,免疫应答只能通过致敏淋巴细胞传递,故称细胞免疫。免疫过程通过感应、反应、效应三个阶段,在反应阶段致敏淋巴细胞再次与抗原接触时,便释放出多种淋巴因子(转移因子、移动抑制因子,激活因子,皮肤反应因子,淋巴毒,干扰素),与巨噬细胞,杀伤性T细胞协同发挥免疫功能。

部分文章源于网友分享,本站尊重原创,如有侵权,本站将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医药科研 实时聚焦 行业新闻 热点推荐
快问号
  • 宝宝护士权威的孕育资讯,帮助家长呵护宝宝健康
  • 医说健康为您讲解人们最关心的健康养生话题,让您轻松掌握健康养生小常识。
  • 葩姐减肥肥肉三层非一日之功,葩姐教你用正确的方法迈出减肥第一步!
  • 揭秘君谣言似妖,小倩姥姥。辟谣除妖,不在山高
  • 漫说健康用漫画阐述健康,让医学也能性感起来!
曝光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