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27 17:07 来源:网友分享
2016-08-26 讯 近来有研究表明,学习成绩、阅读能力和IQ(智商)或许都有一定的遗传基础,而这无疑就强化了一种流行性的观念,即智力和相关的认知能力或许就存在于机体的基因之中。这或许就使得一部分人拒绝教育干涉的重要性,他们的理由是在后天教育培养上所花的钱并不能明显影响天赋赋予我们的能力。
然而,基因并不是命运,有很多充分的证据揭示了有效的环境干预如何带来个体较好的教育效果。
遗传和智力
基因并不是命运
基因实际上会引发智力改变,这种认知经常会被人们忽视,基因可以以多种方式来发挥作用来产生一定的效应,某些基因可以改变大脑的化学物质从而使得个体学习能力增强,而其它基因则会引发个体行为的改变,从而使得一部分自我选择更加刺激的环境去挑战。似乎智力遗传性工作的机制部分是通过遗传对环境所产生的影响来发挥的,这就意味着智力的遗传学基础更多的是个体天性和天性之间的对抗。
在很多行为遗传学研究中智力是最常被研究的特点,其海河一系列其它特性因素相关,比如个体的收入、寿命及幸福感等。研究者利用遗传力估计的方法发现遗传因素会明显促成个体智力的差异;很多研究都对比了同卵双胞胎和异卵双胞胎,同卵双胞胎具有相同的遗传特性,其从本质上来讲是一个克隆,而对于异卵双胞胎而言,其就好象兄弟姐妹一样,平均会共享大约50%的基因。
如果智力具备一定的遗传学基础的话,那么相比异卵双胞胎而言,同卵双胞胎或许更为相似一些,这或许就可以帮助揭示可遗传的智力发生的机制。随着基因测序技术的到来,科学家们利用了许多新型技术鉴别出了和个体智力表现相关联的候选基因。最近研究者们就通过研究调查了许多特殊基因发挥作用时产生的相对效应,今年早些时候英国的研究者就解释了大部分考试分数差异出现的原因。关于这些研究结果的标准解释就是机体的智力基因会通过先天性的生物学过程来发挥作用,从而引发个体差异,但有时候或许并不总是这样。
一个思考性的实验
试想一下,有两组儿童,其机体有着不同“版本”的候选智力基因:Gene X;拥有该基因其中一种版本的儿童或许对于书本的“霉烂味”有着一种无法满足的喜好,而携带该基因另一种版本的儿童则对于这种味道表现出了非常厌恶的感受。第一组儿童能够主动寻找并且整天沉迷在书本的海洋之中,而第二组儿童则会尽量避免去读书,因此第一组儿童相比第二组而言或许会获得较好的阅读分数,而这正因为其经常回去阅读书籍。
对这些研究结果的遗传分析可以很轻松地帮助研究者证实Gene X是阅读能力的关键基因,但同时该基因或许也是个体气味偏好的一种特殊基因;这些气味偏好或许会引发两组儿童之间出现环境上的差异,而且也正是环境的差异在决定两组儿童阅读能力和分数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先天经由后天(nature via nurture)
基因可以引发大脑发育的差异,但其同时也会使得个体经历不同类型的环境,这在行为遗传学上被称之为基因-环境的相互关联;在很多方面人们的行为会影响到其所处的环境,个性的差异会影响这个儿童是否有信心去参加一个课外班,而且个性的差异还会影响儿童寻找资源的能力。
当今社会,越来越多的孩子都不会花费太多时间来构建一个丰富的学习环境,如果个性差异和个体学业表现直接相关的话,那么很有可能相关的遗传效应就会被认为是由智力基因所引发。对人类能力的遗传学研究的危险之处就在于其被理解的方式,如果研究结果被过早或不正确地解释,那么接下来就会引发无效且潜在灾难性的政策决定。
20世纪60年代时,遗传学家Arthur Jensen批判了启蒙式的教育计划(Head Start education program),该计划可以对来自贫穷地区的儿童提供补偿式的教育。鼓励这项计划的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消除黑人和白人美国学生在校表现的差距;Jensen则认为,这种类型的干预或许根本行不通,因为这些学生之间本身就存在着智力上的遗传基础。于是关于不同种族人群之间智力差异的原因就引发了一系列的争论,而这无疑就加剧了文化和政治层面上的种族主义差异。
自从那时开始,研究者就已经清楚揭示了不同种族人群智力差异的遗传学基础,而且我们都知道这些差异归咎于相关的环境差异,包括当今社会某些群体所面对的偏见等;但很不幸的是,种族主义如今依然会持续下去,正如很多其它形式的偏见一样,正因为如此,当公布一些和遗传原因相关的研究发现时,科学家和媒体工作者更应当格外注意。
最后研究者指出,未来还有大量工作需要我们去完成,来揭示和机体基因相关的环境因子,但如今我们应该格外注意,因为相关的研究信息能够被用来创建一种更加公平的教育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