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群间患病率差异原因首次被中国医生发现!

2016-12-06 11:03 来源:网友分享

  7月12日,国际权威遗传学杂志《nature genetics》在线发表了中日医院、安徽医科大学、英国国王学院(king’s college london)与中国香港大学共同完成的多种族人群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全基因组meta分析研究成果。

  sle是一种临床表现复杂多样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以产生自身抗体、补体活化、免疫复合物沉积并累及多个组织器官为特征,属于多易感基因参与的复杂疾病。该病多累及青壮年(尤其多见于育龄期妇女),患者的社会生产力和社会适应力均面临很大压力。本病在欧美人群的患病率约为20/10万,亚洲人群患病率约为31-70/10万,而非洲人群则高达160-200/10万。截至目前,已经有近20项关于sle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的研究成果相继发表,发现了至少60个sle易感基因或位点,但仍不足以充分解释sle的遗传学发病机制。

  

  图解:最早的sle患者画像

  为了进一步揭示sle的遗传学发病机制并探讨sle发病的人群异质性,中日医院联合国内外其他研究团队开展了基于大型队列的多种族人群gwas-meta分析研究,最终发现了10个新的sle易感位点,并验证出目前大多数已报道的易感区域在中国人群和欧洲人群中均存在风险变异。

  本研究对目前已知sle易感位点进行了精细定位研究,初步确定了不同易感位点中的潜在致病变异。此外本研究还通过整合目前已知sle易感位点,结合千人基因组数据进行不同人群遗传风险度评分(grs),发现grs与人群患病率成正比,首次从遗传学角度上解释了人群间患病率存在显著差异的原因。

  项目负责人,中日医院皮肤病与性病科主任崔勇教授表示,sle位于红斑狼疮病谱的重症端,可累及全身多个系统,既往流行病学研究提示种族差异和遗传异质性在sle的发生、发展以及引起复杂的临床表现方面中起到重要的作用。本研究不仅系统全面的评估了sle发病的人群异质性,同时首次通过基因组学研究手段明确了不同种族人群间患病率差异存在遗传学基础。该研究显著推动sle遗传学研究的进展,为后续的sle临床转化应用和精准医疗奠定了基础。课题组将继续开展深入研究,整合目前已知的其他易感基因和位点谱,用于建立sle疾病预测模型,将有助于优化本病的遗传学诊断标准。

  本研究的另两位联合负责人英国国王学院timothy j vyse教授和香港大学杨万岭教授表示,该研究在sle遗传学研究领域中具有重要意义,研究不仅发现了大量的新的疾病易感基因,同时利用统计学手段对目前已知sle易感位点进行了精细定位研究,体现了多人群数据整合在复杂疾病研究的优势,相关研究成果将大大加深我们对sle疾病的认识。

  据悉,崔勇教授牵头建立了超过10000例sle患者的大型队列,并曾在2009年完成首个中国人群sle的全基因组关联研究,论文也发表在当年的《nature genetics》上,本研究是在此基础上开展的较大规模国际合作研究项目,同时也建立了国际化多团队协同的sle研究模式。

部分文章源于网友分享,本站尊重原创,如有侵权,本站将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医药科研 实时聚焦 行业新闻 热点推荐
快问号
  • 宝宝护士权威的孕育资讯,帮助家长呵护宝宝健康
  • 医说健康为您讲解人们最关心的健康养生话题,让您轻松掌握健康养生小常识。
  • 葩姐减肥肥肉三层非一日之功,葩姐教你用正确的方法迈出减肥第一步!
  • 揭秘君谣言似妖,小倩姥姥。辟谣除妖,不在山高
  • 漫说健康用漫画阐述健康,让医学也能性感起来!
曝光平台